,如今正是第三年。
原本以为天下即将太平,却不曾想这第三年也发现了这种东西。
在天灾面前,人力格外渺小,刘继隆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整个洛阳城也在因为他的几条政令而变得忙碌起来。
一时间,六军包围各家府邸,三司官员不断搜查证据,弄得官吏人人自危。
在这其中,居住在路岩府邸不远处的李昌符、李昌言两兄弟,更是亲眼看着三司将一箱箱的金银绢帛往外搬运,看得二人冷汗直冒。
“直娘贼,人皆言刘继隆有信,他应该不会对我二人下手吧?”
李昌符有些紧张,李昌言却安抚他道:“他没有授予我二人职官,只是授予郡公,我二人也对他毫无威胁,何必收拾你我?”
李昌言的话,令李昌符稍稍安定了些。
二人投降刘继隆后,便被授予了岐山郡公和岐阳郡公的爵位。
郡公为两千户食邑,即两千户百姓所拥有土地的赋税归其所有。
由于刘继隆废除杂税,摊丁入亩,因此食邑者的收入,主要紧跟朝廷制定的税收。
刘继隆分给二人的食邑还算不错,都是每户拥有田二十亩以上的中、大户,保障了每人每年起码有一万二千石的收入。
这些收入,由当地县衙征收,然后再折卖为钱,交付给他们。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杜绝勋臣骚扰百姓,毕竟对于没有职官的勋臣来说,即便他们想要收拾一些县官,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刘继隆还是个厚道人,给你我的都是实封的食邑,这比以前刀头舔血好多了。”
李昌言感叹着,尽管掌握权力很舒服,可当对手是刘继隆这种人后,那就十分不舒服了。
如今能解甲归田,也算是提前享受太平了。
如李昌言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也包括了刚刚被收复的几个藩镇。
虽然诸如兵马使、都将、都虞侯都被裁汰,但大部分都得到了散阶或县子、县男的勋爵。
这群人都被刘继隆迁入洛阳,专门聚集在几个坊内监管。
虽说开的待遇高,但他们数量少,每年耗费不过十几万贯,比起打仗的费用,可谓便宜。
正因如此,斛斯光、安破胡进军义成、忠武,以及陈靖崇调兵宣武的过程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