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他,定然会满意入京为官。
可是看着同样平民出身的黄巢,甚至连平民都不如刘继隆能建立如此功业,他心底的野心也随着官职拔擢而不断滋生。
他不愿意入京为官,他更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功业。
想到这里,他果断对宋威作揖道:“宣歙观察使崔瑄少谋,某愿领兵五千,率先拿下歙州,阻挡董昌西进,再出兵收复宣州。”
宋威闻言,原本还略微有些动摇的想法,立马便安定了下来。
五千兵马虽然很多,但如果能拿下宣歙,那便完全值得。
想到这里,他对杨行愍承诺道:“若是汝能拿下宣歙,某便在宣歙设军,由你担任节度使!”
“末将定不辱命!”听到宋威的承诺,杨行愍依旧沉稳平静。
宋威见他如此,不免夸赞道:“杨郎果然有大将之风,望杨郎能带来捷报,为某讨平宣歙。”
“末将领命!”杨行愍颔首应下,接着便见宋威又交代了几句,随后才遣散了众人。
两个时辰后,随着雨水停下,杨行愍带着自己麾下的列校,直奔常州而去。
与此同时,张自勉也率军八千南下湖州,准备将占据二州的钱镠击退。
江浙乱象,并未影响到淮南的康承训。
年纪不小的他,自知自家子嗣无实才,此刻根本无心争夺天下,只想着等刘继隆讨平河淮诸镇,自己趁机投降便是。
他拥有淮南七个州,而这七个州就是日后灵州康氏能在朝中站稳脚跟的保障。
高骈不动、康承训不动,整个淮河以南,只剩下了宋威和董昌在争斗,福建的李播、江西的杜审权和宣歙的崔瑄都是得过且过,根本没有进取之心。
当然,相较于南方的平静,北方可就热闹不少了。
时间走入四月后,北方看似太平,实则各镇都开始了扩军。
朝廷限制兵额的旨意,此刻仿佛成为了诸镇眼中的废纸。
魏博的韩君雄、成德的王景崇、卢龙的张允伸,他们不是开始加强操练,便是开始招募兵马。
此时的河北大地,虽然已经休养生息多年,可人口始终没有恢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情况。
河朔三镇治下人口,多在百万到二百余万不等,而扩充兵马,定然会导致钱粮不足。
韩君雄没有选择扩充兵马,而是不断操训州兵。
至于牙兵,他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