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刘继隆足够强大,完全可以逼着高骈将钱粮起运,哪怕他不起运也不用担心,借口在这里,高骈天然就矮了朝廷一头,届时南征也更加顺理成章。
“臣遵令”
高进达等人恭敬应下,随后看刘继隆没有其他吩咐,当即便退出了汉王府。
在他们退出汉王府后不久,朝廷的快马便往四面八方疾驰而去,但其中最为密集的还是黄河以北的河中、河阳二镇。
随着旨意下达,二镇中各州便很快多了许多摇旗呐喊的人。
“大同叛乱,安都督招募民夫六万随军北上,每日发钱二十!”
“大同叛乱,安都督”
晋州临汾县内,昔日因为地震而破破烂烂的街道,眼下已经被重新修葺。
不仅如此,街道杂乱的局面也被整治,如今的街道不仅平整干净,更是多了几分朝气蓬勃的味道。
临汾城有五万余口百姓,大部分都是打散工的市民。
不过随着汉军到来,河中地区的土地被重新规划均分,哪怕就算是市民,每人手中也有两三亩地。
尽管汉军三令五申的宣传土地不能买卖,但不少市民也会投机取巧的将土地以五年、十年甚至更多年限来出租给旁人。
拿到钱后,他们则是继续在城内寻求散工的机会,并接下了许多修葺城墙、修浚河道和堰堤的差事。
只是工作始终会结束,由于河中本身水利就维护的不错,所以半年时间过去,衙门发布差事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市民也渐渐焦虑起来。
正因如此,随着衙门有人在街上摇旗呐喊,许多市民便跑出了街坊,来到了大街上。
不过原本欣喜的他们,在听到此次招募的竟然是北上的民夫后,许多人立马生出了离开的想法。
“北边的大同反了?”
“大同是哪?”
“就是太原北边,听说当地以胡杂为主。”
“那就是胡人?朝廷要北上打胡人?”
“不是胡人算了!你以为吧。”
市民男子交头接耳的交谈着,但敢于上前的人却不多。
只是在这散工七八钱的市场上,每日二十钱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不少贫苦的市民。
渐渐地,走上前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也被通知七月十五前往城外军营。
类似这样的场景,正在河阳、河中等州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