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足有数千年。
哪怕科举制让平民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可能,但这道光终究还是太微弱,根本无法动摇世家豪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科举虽然是一道光,但连庶族都无法照亮,更别提平头百姓了。
反倒是从安史之乱以来,在百姓心中唯有参军出头,才能勉强看到世家豪强的背影。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宛若首陀罗、达利特面对婆罗门,哪怕财富跟上来了,心理也难以越过这关。
对于百姓这种观念,刘继隆要彻底将其打破。
最好的办法是举起屠刀,例如黄巢在淮南、河南、东畿等地的流窜和屠杀,直接导致了二十八家世家破败。
诸多跟随李漼东逃的关西世家,更是被黄巢在洛阳重创。
正因如此,刘继隆在中原三镇和东畿之地,并未遭遇太大阻力,阻力主要还是集中在洛阳四周。
河东道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河东道的这些世家才会敢于和刘继隆谈条件。
对于他们,刘继隆自然恨不得除之后快,但如今天下还未到手,他还需要做做表面样子。
深吸口气,刘继隆对高进达说道:
“洛阳尚有不少官员缺额,河东诸多世家,可以此举荐族中子弟。”
“至于地方官吏,还是以陇右科考学子为主吧。”
见他这么说,郑畋便躬身道:“殿下,朝廷已有三年未曾科举,不若趁此机会科举,以此诸世家以庸才滥竽充数。”
郑畋虽然也是名望,并且还是五姓七望中的荥阳郑氏,但他的建议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庸才涌入朝廷。
毕竟经过杨玄冀的事情后,郑畋这才发现,比起路岩那样表里不一的人,诸如杨玄冀这种蠢人才是最可怕的。
路岩起码还知道自己因何而富贵,不至于干出太离谱的事情,但杨玄冀这种蠢人就不同了。
想到这里,郑畋努力呼吸来平复情绪。
只是等他抬头时,刘继隆却摇头道:“科举之事暂且不急,如今天下未定,暂不用着急科举。”
他应付着郑畋,只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他让世家自己举荐子弟,无异于放低身段,主动向世家示好,低人一等,使得世家将他看轻。
只要世家被麻痹了,那等他一统天下,关西学子陆续成材时,他就可以对全天下的世家豪强下手了。
对刘继隆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