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后,众将眼见劝说不了高骈,便纷纷朝廷作揖道:
“既是如此,请高王代某等投降!”
他们担心高骈会想不开,而此时的高骈也确实在想自己应该如何结束这场闹剧。
殉国无疑是他眼下最好的选择,可是他不想死。
他将鄣刀放在腿上,整整看了一个下午,求的就是自己的死志。
只是他看了一下午,他都不甘心如此死去。
他想要个体面,却又不想殉国,因此在众将的说辞下,他那本就不坚定的殉国之心,立马就动摇了起来。
“高王!”
忽的,这时邝师虔拿着一封手书走入了宫内,快步走到高骈面前呈出。
“高王,这是刘继隆手书”
“刘继隆?!”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将目光看向了高骈。
但见高骈听到刘继隆手书后眼前闪烁些许光芒,微微沉吟片刻后才拿起手书将其拆开。
七八张信纸被他从中抽出,尽皆都是刘继隆亲手所写的内容。
高骈将其一张张拿起来查看,果不其然其中内容是刘继隆对他的劝降。
劝降信中,刘继隆无非就是承诺绝不会对他们秋后算账,但其麾下兵马需要就地安置岭南,其家眷也需要迁入岭南。
他麾下众将昔年留在成都的家眷,如今已经被他接到长安了,不日便会迁到洛阳。
他军中的将领,凡是都将及以上的,都会安排散官。
此外他的从孙高浔也在前几日被朝廷授予了从四品上的太中大夫,他的渤海郡王也能保留下来,兼检校太尉、兵部尚书,食邑五千户。
可以说,刘继隆这封手书就已经保障了高骈的富贵,而信中他还承诺了会给王重任等人品秩不低于三品的散官。
除此之外,高钦也会被授予职官,留在岭南。
这份信任,足够让高骈原本就不坚定的殉国心思动摇起来,而众将也在此刻观察到了高骈脸色的变化,不由询问起来。
“高王,刘继隆如何说的?”
“高王,我们是被遣散,还是调入京中?”
显然,他们虽然都希望高骈带他们突围,但他们更想着投降,继续享受富贵。
面对他们那炙热的目光,高骈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他们,而他们也纷纷接过翻看起来。
果不其然,不到一刻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