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纷纷来到街道两旁围观。
得知是汉王凯旋归来后,城内百姓都纷纷来到横街左右观望欢呼,整个洛阳城都因此变得热闹了起来。
尽管刘继隆没有露面,但那华贵的象辂便让人下意识以为他就坐其中,此刻正在看着他们。
“呜呜呜——”
“殿下千秋万岁!”
“殿下千秋”
对于百姓而言,废除徭役,平定乱世的刘继隆无疑才是他们的救星。
汉军十税二的税额虽然不低,但比起曾经那杂七杂八的杂税可要好太多了。
他能获得百姓支持,最关键的还是废除徭役,以及平均土地这两个政策。
这两个政策,是实实在在让百姓得到了好处的政策。
自此往后,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每年被州县和朝廷分别征发两次徭役了,而汉王殿下发给他们的耕地,则是保障了他们有所耕食的未来。
两个政令的下达,顿时减轻了百姓身上最重的两座大山,他们自然拥戴刘继隆。
“民心可用”
鼓楼上,刘继隆远眺百姓欢迎他车驾的景象,感叹之余,目光不由来回打量。
他倒是希望有人能在今日刺杀他,可是他并未看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渐渐地,他便将目光投向了街道上的百姓。
相比较南边的百姓,洛阳的百姓已经承平三年,哪怕经历了大旱,甚至如今依旧处于旱情之中,但他们却仍旧顽强的活了下来,并且活得比曾经未遭灾时还要好。
这一切得益于刘继隆以工代赈的政令,以及罢黜苛捐杂税的行为。
不过更为重要的还是官员下县,吏员下乡,且官吏尽皆多为流官和每岁一考的考功制度。
在这些制度下,朝廷与地方尚且保持着廉政和高效的处置方式,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害群之马。
洛阳北市街道上的百姓多为富户,穿着以锦缎为主,自然不能以他们的情况来衡量洛阳百姓的情况。
最能反应情况的,还是那些从南城往北城而来的百姓,而刘继隆挑选的这座鼓楼,正好能看到南城的情况。
但见许多百姓朝着南城往北城而来,他们身上大多穿着绢、布,脚上则是草鞋与布鞋为主,体型虽然瘦弱,面貌却十分健康。
比起当初刘继隆来到洛阳,所见到百姓衣衫褴褛,赤足行走且骨瘦如柴的情况,如今的情况不知好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