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听后连忙表示满意,刘继隆见状轻笑折返回到椅子前坐下,摆手道:“既是如此,便退下吧。”
“臣谢殿下恩赐,谨退”
朱温缓缓的起身,目光若有若无的在刘继隆脖子以下的部位打量,紧接着才小心翼翼退出了书房。
在他走后不久,赵英便从书房屏风后走了出来,目光看向朱温离去的方向道:
“殿下,这朱全忠胁肩谄笑,不像是个甘愿伏低做小之人,为何不将其论罪,而是放回?”
“呵呵”听到赵英的说辞,刘继隆轻笑着靠在椅子上。
“天下安定,不论是强龙还是猛虎,都只能匍匐台阶之下,不必在意。”
他这话十分自信,但自信的来源主要还是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
如今他不过四十一,身体状况良好,自然没有必要对朱温这群人心生忌惮。
何况三司分权的制度下,官员压根没有机会在朝廷处于上升期起兵作乱。
如朱温这种善于审时度势的人,若知事不可为,自然不会强行为之。
当初朱温敢于叫板刘继隆,那是建立在河朔及河北诸镇都想对付刘继隆,且高骈还在南边声援的局面。
虽然刘继隆占据的地盘更大,可河北毕竟才是北方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更别提朱温还占据当时河南道人口最多的齐鲁之地了。
双方除了疆域有所差距外,其余纸面的人口、军队数量都差不多,这才是朱温敢于合纵连横来对付刘继隆的底气。
失去河朔三镇后,朱温自然知道刘继隆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所以才会连忙投降。
在刘继隆看来,只要国势平稳,朱温这种人反而是不太容易叛乱的人。
反倒是李克用、李思恭这种常常意气用事的人,很容易违反常理做出些不好的事情。
正如当下,明明天下都被自己统一,可李克用与李思恭却依旧在漠南结盟,试图对抗朝廷。
这种举动在刘继隆看来,着实有些愚蠢。
若非如今天下尚未安定,军民尽皆疲惫厌战,国库也实在算不上充盈,恐怕他早就对北用兵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又想起了朱温检举的那些事情,不由看向赵英:
“军中也该查一查了,看看到底是谁与这群人勾结,是为了钱帛还是为了什么?”
“是!”
刘继隆并不奇怪军中有内贼,毕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