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些泛红。
她整理了一下情绪,房间中响起了舒缓的嗓音。
“客厅中,余则成捧着那篇文章反复的读着,一开始他的语气平淡,后来渐渐的亢奋了起来,而后激烈、悲壮,他想到了左蓝的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女生含着泪读完这段文字,然后用哽咽的声音说道:“以前在读老人家这篇文章时,我总不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直到我看到了潜伏中林老师借着余则成的口念出的这一段,我才明白老人家的思想是何等的深邃。”
在女生说话的时候,身边的学生们都被她感染,表情凝重而哀伤。
他们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老人家的去世是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低沉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在女生坐下之后,又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朗读的同样是林为民的作品。
他们这一群人都是燕京各大高校的学生,他们聚集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林为民。
很显然,这是个林为民狂热爱好者组织的读书会,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帮人都是林为民的唯粉。
只是不知道,这一群视林为民为精神导师的大学生们,在得知了林老师替他们找的那份临时工工作之后,还会不会依然如此爱戴他?
大概可能也许还是会的。
毕竟,林老师可是偶像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林为民在文艺报发表的我们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这篇文章所引发的反响越来越大。
作为同属国文社的人民文学,在3月号的刊物当中在卷首语、编者按当中多次引用了林为民在文章中的话,充分显示了对自家人的支持。
其后便是远在沪上的文汇报,这家报纸应该算是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林为民的大报。
林为民的作品在沪上周边向来很受追捧,在改开后,南北方的开放程度正在逐渐显露出差异,如今林为民所倡导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的方向恰好迎合了开放的观念,立刻引起了很多媒体和有心人的关注,并大力赞扬。
文汇报的发声如同一声号角,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望敬亭 作品《1980我的文艺时代》第167章 老子只是想装个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