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倭乱改变的不仅仅是东南一个地区,也影响了大明的很多政策。
“修造辽河漕运要银子,重造运输船队也是要银子的,朝廷的银子只有这些,两派自然要争。”
这下子王任重和沈藻明白了,两人连连点头。
接着王任重又问道:
“刚刚子霖兄原因有二,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
苏泽说道:
“晋商。”
“晋商?区区商人,如何能影响到朝廷国策?”
苏泽摇头说道:
“晋商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不可等闲视之。”
“我大明朝一南一北,山西的晋商和南直隶的徽商。”
“就说这晋商,是从我朝实行开中法,往边关运粮而兴起的。”
王任重和沈藻更是觉得脑子不够用了,晋商怎么又扯到开中法了?
他们这才发现,自己和苏泽的差距,不仅仅是名望上的差距,而是在思维层次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苏泽见到问题,就能一眼看出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他们甚至连问题的关键都看不破。
同样都是两榜进士,难道差距有这么大吗?
苏泽以往也都是和庶吉士打交道,往来的都是申时行罗万化这样的三鼎甲,他也没想到王任重和沈藻需要补课的地方这么多。
但是他还是耐心的解释说道:
“开中法,就是洪武年为了解决边关卫所粮食不足的问题,而制定的盐法。”
“简单的说,商人运输粮食至边镇,官府按里程与数量发放盐引,商人凭引至盐场支盐贩卖。”
“当然,开中法具体的执行过程要比我说的复杂多,两位只要知道,因为开中法的实行,晋商逐渐垄断了北方粮食边输的生意。”
“等到了弘治年间,时任户部尚书叶淇允许商人捐输获得盐引后,开中法已经名存实亡,盐商花银购盐引,不再需要往边关运送粮食。但是九边依然需要商队运粮,晋商更加势大。”
“无论是陆运还是漕运,晋商的商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其利,如果改为海运,则晋商就要失去蓟辽之利。”
“于是晋商也在京师活动,雇佣山人掮客,说服朝中大臣继续用陆运,阻止朝廷再议海运。”
经过苏泽这么一说,王任重和沈藻终于明白了,一个登辽海输,竟然牵涉到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