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化是一个原旨儒家信徒。
这类人就是对各种学派没兴趣,信奉最基础的儒家道德观。
其实这类人在官员中还是不少的。
科举只是为了功名,也不是人人都爱搞学术的。
罗万化稍微对实学有点兴趣,但是只要也是为了办报。
这些日子随着贤良文学齐聚京师,到处都是讲学活动。
会馆、寺院和道观都不够用了,很多人就在茶楼、酒楼公开讲学。
苏泽奇道:
“一甫兄既然对讲学不感兴趣,为什么要去茶楼听讲?”
罗万化说道:
“我是去看卖报去了。”
“卖报?”
罗万化说道:
“京师这些小报,雇佣了城内游荡的小儿帮他们卖报。”
“有些小儿在闹市喧哗兜售,还有这脑子活络的在茶楼售报,一晚上也能售出不少。”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带英特色雾都报童吗?
我大明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罗万化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我想着,我们乐府新报也在茶楼密集的地方设置报亭,让小儿贩报,子霖兄以为如何?”
看到苏泽失神,罗万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不好,他连忙说道:
“子霖兄以为不可就算了。”
苏泽连忙说道:
“一甫兄这个办法好啊!”
“这些流落街头的小儿,能有一份糊口的生计,也是一甫兄的功德。而且此法能增加乐府新报的销量,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罗万化听到苏泽赞同自己的建议,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下决心要好好考察京师,在读书人多的地方设置报亭。
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也准时冲了进来。
“大消息!”
苏泽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惊一乍,问道:
“肩吾兄你昨天的大消息,就是都察院两个御史为了抢功劳打架,今天又有什么大消息?”
沈一贯说道:
“弇州先生结束丁忧返回京师了!”
弇州先生,就是当今文坛偶像王世贞。
中古时代的读书人,政治家、文人、学者身份都是统一的。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就是文坛领袖,宰相和学者。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