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和海刚峰并称为海内贤人的王巡案?”
王世贞是文坛宗师,又是王用汲的官场前辈,王用汲连忙向王世贞行礼。
在场的三人中,戚继光的职位最高,但是他身为武将,却丝毫不敢怠慢,也不敢摆正二品都司的架子,反像是个低级官员一样,向王世贞介绍道:
“代王除藩后,代王田产和大同卫所军屯清田的事情,就是王巡案在做的。”
听到这里,王世贞更是佩服。
凡是涉及到土地问题的,都是棘手的问题。
代王府除藩后的土地分配,大同军屯的清田和重新划分,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乱。
看到大同周围一片春耕农忙的景象,就知道王用汲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大同比起九边之首的宣府,军民面貌都焕然一新,这让王世贞更有底气。
“戚都司,大同可用之兵有多少?”
戚继光自豪的说道:
“除了本将从南方带来的两万人,又陆续编练新兵八千!”
“这么多?”
戚继光说道:“不多不多,搜套大捷后,朝廷恩准将部分缴获分给了出征将士,大同上下都有从军杀敌之心!”
这下子连沈一贯都听明白了,搜套大捷之后大同出征的将士们都得了好处,军容士气自然就和宣府不一样了。
也难怪戚继光坚持要搜套,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一场场胜利来建立信心和荣誉,而套虏就是北方敌人中最弱的一环,戚继光第一个啃的就是这软柿子。
有了大同卫的底气,王世贞对出使草原更有信心了。
一行人进入城内,戚继光又详细给使团讲解草原情况。
“俺达汗在板升聚兵,但本将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
看到王世贞有些不解,戚继光解释道:
“接羔过后,草原部落就要开始四散游牧了,这个时候部落的牲畜增加,需要的草料大增,停留在一个地方草料很快就会吃光。”
“一直到了夏季水草丰茂后,各部落才会停下来。”
“所以俺达汗这个时候聚兵,很多部落根本就联络不上,也派不出人手。”
“根据本将探听的情报,板升聚兵不过五万,根本突破不了大同卫。”
听到戚继光的判断,王世贞安下心来,既然不是真打,那就有谈的希望。
王世贞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