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系统的存在,让苏泽拥有远比其他人的信息差,他甚至能有预测皇帝的态度!
当这面帛旗升起来后,就有几个儒生主动发言。
果不其然,这些儒生一开口,苏泽就知道他们说歪了。
这几个儒生的论题都是“德政”,也就是行德政,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王化的结果。
果不其然,苏泽偷偷观察皇帝的表情,就知道皇帝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不过隆庆皇帝还是给了那几个儒生简单的赏赐,这让其他的贤良文学更加激动,跃跃欲试想要发言。
但是明显皇帝对于这些地方上儒生的陈词滥调有些厌烦了,毕竟王化是国家大事,又怎么能指望这些连官都没做过的儒生能有什么见解?
皇帝看向群臣的队伍问道:
“诸位爱卿对‘王化’有感,也可以发言。”
有资格参加灵济宫大会的,主要是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六科都察院的言官以及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
这些人就是大明官场的核心了,果然随着皇帝开口,不少官员都蠢蠢欲动起来。
苏泽是在翰林院官员的队伍中的,他已经不需要在这种时候出风头了。
但是对于那些在翰林苦熬的同僚们,此时都苦思冥想,想要在皇帝面前说出一番“高论”出来,吸引皇帝和阁部重臣的关注。
苏泽看向自己的几位好友,罗万化表情淡然,显然没准备在这种时候出风头。
张位和王家屏就蠢蠢欲动了,但是他们的观点和刚刚那些儒生差不多,如果提不出新的观点,那也很难让皇帝满意。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的官员说道:“臣翰林院于慎行请奏。”
苏泽看到一个年轻的官员从翰林队伍里出来,正是自己的同年于慎行。
于慎行,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万历朝的阁老。
苏泽也曾经想要拉于慎行来报馆,但是于慎行人如其名,从中了进士之后就非常低调,同年的聚会他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一直都低调得在翰林院中读书。
于慎行也和苏泽一样,都是少年高中,十七岁就中举人,如今才二十四岁。
看到年轻的翰林官员,隆庆皇帝脸上都带着笑意。
神童在大明朝其实有一种类似于祥瑞的意思,那些能少年登科的进士,被视为国家文脉昌盛的标志。
于慎行正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