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盐法?马政?
又或者是兵制,税制?
只可惜灵济宫大会只开五天,苏泽思来想去,一些改革的步子还是迈得太大,还是先从比较容易的地方开始改吧。
回到史馆,苏泽从桌案上抽出一份已经写好的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
通政司。
李一元终于等到了皇帝朱批通过了他的任命,成功调任刑部侍郎,通政使的位置就李一元的副手,通政副使杨思忠暂代。
李一元终于得到了调任,自然是心情极好,而接任他的杨思忠则满脸愁容的和李一元交接印信。
等到交接完毕,李一元看着这位前下属,用轻松的语气说道:
“孝夫兄啊,这通政司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朝中也有议论,要让你出任通政使。”
杨思忠听到这里,应激的说道:
“李大人,您可不要说这种话了,我前些日子上书请辞,是被您拦着,如今您却自己走了。”
杨思忠满脸的幽怨,他和李一元是同科,通政司又不是什么斗争激烈的衙门,两人的配合还算是默契,私交也相当不错。
不过李一元可能要转任刑部侍郎的消息,他是一直守口如瓶,一直到皇帝的旨意下达,众人才知道李一元跑路了。
杨思忠目视李一元,当时你劝我不要请辞,自己却先跑了,接手了通政司的杨思忠当然是满腹怨念。
李一元连忙安慰这位同年好友说道:
“孝夫啊,这通政使虽然辛苦,但是参知机要,也是极为要害的位置。”
“朝堂属意你,若是能扶正,日后也能施展一番作为。”
杨思忠也是官场老油条了,面对李一元的画饼是一点不吃。
就在李一元说着通政使这个职位优势的时候,一名官员进来通报:
“通政使,苏翰林来了!”
听到苏泽来了,李一元首先本能的一颤。
但是紧接着他放松下来,老夫已经是刑部侍郎了!不再是通政使了!
李一元拍了拍继任的肩膀,笑着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陛下和阁老都是很重视的,孝夫兄还是亲自送入内阁吧。”
见到李一元这幅嘴脸,杨思忠深深怀疑这家伙不让自己辞官,就是怕通政司没人接手!
杨思忠一跺脚,只能带着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