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过是读书人的自嗨。
这篇文章的“四民平等”也是如此,虽然听起来先进,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复古的老一套上。
苏泽并不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新意,但是申时行说道:
“子霖兄,这文章呼应你的废除贱籍之说,又有五省贤良文学署名,这下陛下要如何看你啊!”
果然在文章的后方,有南直隶、福建、广州、江西和山东五省的贤良文学署名。
申时行说道:
“现有新君子报三省联署,如今又有新乐府报五省同保,这样下去废除贱籍就成了南北之争了啊!”
罗万化的官场经验还浅,不明白其中的深浅,他问道:
“子霖兄又没有和这些省份的贤良文学串联,陛下应该会信任子霖兄的。”
王锡爵说道:
“这不是陛下信任不信任的问题!”
“自从倭乱后,南北之争日渐激烈,如今子霖兄的奏疏掀起了朝争,就算陛下知道不是子霖兄串联,但是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王锡爵又说道:
“主张废籍的,也是江南呼声最大,而子霖兄是苏州府人。。。”
这下子申时行也听懂了。
事已至此,已经不是皇帝信不信的问题了。
而是你苏泽掀了这么大的争议,朝廷要息事宁人,最后总要拿人开刀。
就如同国初的南北榜案。
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其中完全是主考官刘三吾的过错吗?恐怕也未必。
但是最后结果是刘三吾作为负责人背锅,最后被朱元璋贬去戍边,一直到建文帝继位后才赦免。
苏泽再次掀起南北之争,最终皇帝可能迫于朝野压力惩罚苏泽,弥合南北矛盾。
王锡爵和申时行在官场多年,这种事情自然也见的多了。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千古以来这一招都是屡试不爽的。
罗万化说道:
“可子霖兄要废除匠乐灶籍,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申时行叹息道:
“南北之争可不是这么容易平息的,如今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针锋相对,加上在京的贤良文学不断聚会议论,陛下和阁老们恐怕也要坐不住了。”
申时行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要不你上疏请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