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刑部内的各司郎中都喊出来,在刑部公堂前迎接圣旨。
等到杨思忠念完了圣旨,李一元的脸都白了。
什么叫民律?
什么叫让刑部详议,拿出法司改制的章程?
李一元的脑袋如同浆糊一样,杨思忠再也遮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对着李一元和刑部众官员说道:
“此事皆源于苏子霖的奏疏,他的奏疏本官就不读了,请李侍郎和诸位大人自己看吧。”
说完这些,杨思忠留下了苏泽的奏疏,潇洒的扬长而去。
李一元听到苏泽这个名字,应激的颤抖了一下,他连忙拿起苏泽的奏疏,当看完了奏疏之后,他两眼一黑,被身后的官员扶住。
几名刑部郎中拿过奏疏,看完之后更是面面相觑。
修律?
有上进心的官员,当然激动不已。
但是更多的官员也和李一元那样忧心忡忡,修订律法可是大事,而且按照苏泽的奏疏,要将原本大明律中的刑事重罪和民事诉讼分开,又要结合当今遇到的新问题,修订一部民法典,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这样一来,接下来几年时间,刑部估计都不得清闲了。
李一元终于恢复过来,他拿起奏疏又读了两遍,又看到圣旨御批和高张两位阁老的票拟,他很清楚这趟差使是逃不掉了,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
史馆中,罗万化拿着苏泽的奏疏,向苏泽询问奏疏上的几条政策。
罗万化准备在乐府新报上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专门采访相应的官员,在报纸上解释这些朝廷政策的意图。
罗万化第一个采访目标就是苏泽,而选题自然是苏泽这份搅动刑部诸法司的上书。
“子霖兄,既然原本大明律就有刑律是民律,为何要分开?”
苏泽说道:“民律要独列于刑律,就是为了轻刑。”
“轻刑?”
苏泽解释说道:“地方衙门在办案的时候,遇到一些案件,就会用重刑压制诉讼双方。”
看到罗万化还是不懂,苏泽说道:“就比如张三向李四借钱不还,原本是借债纠纷,闹到地方衙门后,衙门先以诓骗财物将张三羁押。”
“张三使人疏通关系,衙门再用诬告一罪将李四抓进大牢。”
“张三李四受尽了牢狱之苦,最后案子也不了了之。”
罗万化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