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达成后,就锁定了交割的价格。
这个大宗粮食交易市场迅速引起了京师粮商的注意。
他们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京师的粮价,也根据漕粮入京的时间,会有一个周期性的涨跌变化。
夏秋二粮入京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迅速降低,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特别是冬末的时候,粮食价格又会暴涨。
其实这种暴涨和暴跌,也是非常不利于粮食商人的。
粮食这种大宗日常的买卖,其实是追求稳定利润的。
大宗粮食交易市场这种交易的方法,其实是有利于商人追逐稳定利润的。
而且这家市场背后是东宫,是用经济手段给京师粮商好好上了一课的太子,天然就得到了信用背书。
而且听说这些下单的粮食,是走的海上运输,直通直沽,然后通过直沽的运河送到京师,也就是太子那批粮食入京的路线。
这些粮食商人也打听过了,这条路线的速度比漕运快,费用也要比漕运低。
已经有几个商人尝试性的下单,通过这个大宗粮食市场来购进粮食了。
山人范宽也来到这个市场。
上次投机失败,范家的粮行却因为跑路及时,损失不大。
范宽的家底也及时抽出,保住了自己的棺材本。
但是也因为这种违背约定的做法,让第一个跑路的范家遭受了信用危机。
范家粮行已经被排挤在京师粮行圈子之外,而范宽的名声也已经臭不可闻,他不得已从大同会馆中搬了出来。
范宽虽然没亏钱,但是他这些日子愁的头发都要白了。
作为山人,他结交的权贵都遭遇外放贬谪,他在京师的人脉日益稀薄。
作为大同范氏的子弟,他搞的投机没能赚钱,还让大同范氏的声誉受损。
谁还会在这种时候和范氏做买卖?
范宽明白,如果这样下去,他这个山人的差事就要保不住了。
至于要在京师办报,那就更别想了。
范宽听说了大宗粮食市场开张的消息,他还是厚着脸皮来凑热闹,试图发现一点商机。
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商品就是粮食,除此之外还有在东宫店铺里售卖的白糖。
范宽对于白糖没有兴趣,糖在京师都算是奢侈品,东宫卖得好不代表其他店铺就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