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命‘再下南洋’之议,进行九卿廷辩,陛下口谕‘诸卿要辩个清楚,辩个明白’。”
“有所议者直接站起来发问就是,今日廷辩不用虚礼。”
说完这些,李春芳就坐回位置上,用戏谑的眼神看着苏泽。
等李春芳宣布开始后,首先站起来的是兵部侍郎曹邦辅。
“苏翰林,当年郑三宝下西洋,海员水手多达万人,如今要重下西洋,这些海员水手从何而来?”
曹邦辅这么一问,阁部和九卿重臣们纷纷点头。
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苏泽微笑的站起来,对着曹邦辅行礼,接着说道:
“少司马,下官的想法是,请设海防武举,选拔精通海务的军官。”
“除此之外,下官还想请奏陛下,在直沽市舶司设教习所,专司培养精通航海、导航、海战的专务人才,为再下西洋做准备。”
“至于海员,山东指挥使俞大猷正在编练山东海防卫所。”
“再说了,郑三宝第一次下西洋,舰队规模也没有后面那么大,第一次下西洋只需要派遣舰队十数艘,搜罗山川地理旧闻,打探失贡藩属国的情况就行了。”
听到苏泽拿出的方案,众人也点头。
特别是听到苏泽提议先派遣小规模舰队下西洋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松了一口气。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舰队,那消耗的钱财也不会太多,那朝野反对的声浪也要小很多。
听完了苏泽的话,曹邦辅停止了发问。
作为兵部侍郎,他其实是想要知道苏泽的海防方略。
整编海防卫所,俞大猷是海战名将,曹邦辅自然是放心的。
海防武举和市舶司海务教习所?
这两个提议让曹邦辅满意。
原因无他,无论是设立教习所培养海防相关人才,还是开放专门的海防武举选拔海军将领,这都是有利于兵部的事情。
大明的军职世袭,能够突破世袭壁垒的路,也就只有武举等寥寥几种。
而近些年来,武举的道路日渐淤塞。
东南平倭战争结束后,武举的录取比例已经和科举差不多了。
而武举的收益显然不能和士人的科举比,还要面临这样激烈的竞争。
历史上,到了崇祯年的时候,武举已经卷到了极点,而朝廷能够实授的军职也已经少到了极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