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封建集权还没玩明白的。
无论是治理百姓的文官,还是打仗的将领,朝鲜都一塌糊涂。
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万历年间倭国攻打朝鲜,一路上势如破竹,连王都都没守住几天就陷落了。
而朝鲜的两班重臣们,整日想的就是党争夺权,最大的爱好就是躲在自家的庄园里享受下人的伺候。
许篈说要开启民智,还真是一个切实的办法。
苏泽点头说道:
“办报的时候,你可以请教罗编官。”
许篈连忙向罗万化说道:
“状元郎。”
看来这个许篈对大明官场已经十分熟悉了,苏泽又说道:
“许书状,你可以在京师留下人手,让人将京师的报纸送到莱州,再用商船送回国内,乐府新报上的文章,可以授权你转载。”
许篈听到这里大喜过望,他本来想要请教苏泽办报经验的,却得到了苏泽转载授权。
乐府新报上的这些文章,在朝鲜国内不要引起轰动?
没想到苏泽又说道:
“其实本官准备向陛下上书,在国子监下设藩学馆,朝鲜优秀的年轻读书人,可以来藩学馆读书,许书状以为如何?”
许篈更是惊喜道:
“苏翰林此法甚好,我朝鲜有很多读书人仰慕大明,要是听说能在天朝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都要挣破头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可贵国实行两班制,若是让国主举荐,怕是又要塞满不学无术之辈了。”
苏泽的批评很直白,但是许篈却不觉得刺耳,因为朝鲜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真的让朝鲜国自己举荐人才,怕是这留学队伍中要塞满了虫豸。
苏泽说道:
“所以本官还是想要请奏陛下,日后遣官在朝鲜举行考试,考核合格的才能来大明读书。”
苏泽又说道:“日后这些学生,也可以参加大明的科举,仿效大唐遣唐使的旧例。”
听到这里,许篈连忙问道:
“苏翰林,学生可以来读书吗?”
苏泽看了一眼许篈,你一个朝鲜弘文馆的官儿,学历等同于朝鲜翰林,跑到大明国子监来考秀才,这事情怕是朝鲜国主听完要疯。
不过这些小国人就是这心态,唐代时候朝鲜和倭国的遣唐使都赖在大唐做官,死活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