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都已经排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武将临阵指挥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将领的工作,从具体的战场作战,变成了研判战略和训练军队上。
戚继光就是最早意识到这点的大明将领,他编写的纪效新书就是一部有关训练军队和建设基层军事组织的书。
戚继光对此的理解,就是“军令”。
他给苏泽的信中总结道:
“士卒不肄艺而驱之赴阵,是谓虐卒!虐卒者必致败亡,上负国恩,下戕黎庶,岂不哀哉?”
“将帅未效庙算而狃於躁进,是谓罔上!罔上者必陷危亡,内耗军资,外丧疆土,罪当何诛!”
简单的说,就是戚继光认为军队建设最重要是训练士卒,并且要在作战前做好详细的应战计划。
这一切也要落实在军令上。
戚继光为东胜棱堡的戍卫士兵制定了详细的军令,包括士兵什么时候能出城搜集物资,什么时候必须锁城,都详细的罗列清楚。
敌人来攻打东胜棱堡,火炮怎么布置,弹药怎么分配,敌人强攻的时候要怎么守,敌人绕路要怎么滋扰,戚继光也都详细写了应对的方法。
守城的细节更是恐怖,从如何对付各种攻城器具,到维持城内士气分配物资,戚继光都事无巨细的做了预案。
可以说,有了这份守城指南,只要是读过书的将领,严格执行戚继光制定的“军令”,都能将棱堡守住。
戚继光还针对炮兵、骑兵、鸟铳手、步卒等不同兵种,分别写了详细的训练手册。
戚继光又总结了车营的战法,提出在车营中增加火炮的想法。
苏泽看完以后,就知道蒙古人今年秋天要撞上铁板了。
从大同送来的情报看,虽然王世贞的使团和俺答汗订立了盟约,但是大明这边在修造东胜棱堡,蒙古人那边也没有闲着。
现在已经八月了,戚继光搜集到的情报,草原上也在整顿兵马。
草原就是这样,草原大汗只是草原共主,俺达汗和大明签订合约,和我蒙古部落有什么关系?
到了秋高马肥的时候,总有一些部族想要南下碰碰运气。
俺达汗这时候也不会强行约束这些部落。
如果大明打赢了,俺达汗就会说这些部落不听从他的号令,然后乘机吞并这些战败的部落。
如果大明打输了,那合约就是废纸一张,俺达汗会亲自领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