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反被奸夫杀了。
但于母的长子已经死了,如果次子再死,她就没有儿子继承军职了。
于母竟然默认了,没有反驳。
这场公案最后闹到皇帝面前,皇帝亲自下旨将于玘凌迟,又在于家庶出子弟中点了继承人,才了结了这案子。
嘉靖时期改为纳粮免考,就是为了减少继承争议,维持地方卫所的稳定。
苏泽说道:
“定国公,袭职乃是大明会典所订的国典,苏某哪里敢妄动。”
定国公徐文壁用不信的眼神看着苏泽,大明会典你动的还少?祖制都被你改了多少了?就连太祖朱元璋的祖训都被你改了!
苏泽说道:
“还是那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今卫所军官的问题,是朝廷没有进行好教化的缘故。”
“教化?”
苏泽说道:
“是啊,所以苏某和定国公商议,日后袭职的军官,都要在国子监学习军务,两年后按照考试成绩擢优任用。”
“此外凡是署职的军官,十二岁以上的,也都要来国子监读书。”
署职,就是父亲死亡,继承人未满十八岁,这时候还没有领军能力,所以职位只是“署职”,等到成年以后才会实授。
定国公听完,眼睛也是一亮。
苏泽这个方法是他一贯的作风,也就是维持原本的利益规则,再添加自己的私货。
好处就是这样的改革,触动的反对不大。
朝廷不改原本的袭职规定,照样给你职位,但是要求你在国子监学习两年军务,这要求不高吧?
如果这个都要反对,那就不要怪朝廷不客气了。
署职也是一样,反正你要十八岁才实授,那你来国子监读两年书也没啥吧?
徐文壁仔细一想,倒是没有反对的理由,他又问道:
“勋贵呢?”
苏泽说道:
“勋贵之家自然不用,但是如果想要将弟子送入学习的,国子监也可以收。”
“此外,勋贵之家中的次子,也可以送来读书。”
徐文壁想了想,觉得苏泽这个办法也确实不错。
勋贵子弟不成器的也不少,在家缺乏管束,送到国子监似乎也不错?
另外家族次子没有继承权,如果学习军务,也是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