嘞!”
等到报童将报篓里的商报都卖出去,那个中年富商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年轻官宦子弟问道:
“今日卖的次好的,是哪份报纸?”
报童半天才明白什么叫做次好,果然读书人都是文绉绉的,他说道:
“自然是新君子报了!”
“为何?”
“新君子报在民间叫第二官报,它是除了乐府新报外时政报道最多的,甚至它还经常有一些乐府新报没有的独家消息!”
“这次兵部弹劾定国公,定国公上书请罪的消息,就是新君子报率先刊登的。”
“事关苏翰林,这自然是京师年前最大的朝廷新闻了。”
听到苏翰林三个字,在场三个人都有了微妙的表情变化。
而说到“苏翰林”三个字,报童满脸的崇敬。
还是这个官宦子弟问道:
“报纸上有事关苏翰林的新闻,就能卖得好吗?”
报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
“这个自然,朝廷哪件大事没有苏翰林?”
这个回答无法反驳,场面一度安静了下来。
就在报童准备离开的时候,身穿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你识字?”
报童骄傲的点头,这下子另外两人有些惊讶了。
这报童可能小时候营养不太好,细胳膊细腿的,但是大概也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背着报篓,身上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
报童说道:
“亏着苏翰林的功德,我在乐府新报上了夜校,有专门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夜校?”
“是啊,就是西城的一家荒废的养济院,听说是苏翰林从顺天府要来的。每天晚上卖完报,就有报馆雇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有时候还能遇到苏翰林和罗翰林亲自上课!”
三人面面相觑,那个官宦子弟的年轻人羞愧的说道:
“苏翰林这样的身份,还能亲自教书育人,吾不如也。”
但是那个掉色棉袄的中年人却皱眉,他曾经在家乡办过免费族学,但是族中子弟很多都是来几次就不来了。
一来是上学耽误时间,乡里的孩子早早就要帮家里干活了。
二是读书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