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想到的?”
听到苏泽发问,张毕燃起了希望,他连忙说道:
“回苏翰林,草民是看了华阳奖的脱毛机才有的灵感。”
脱毛机?
苏泽才想起来,第一届华阳奖颁给了发明滚筒脱毛机的工匠。
对啊,同样是滚筒,张毕就想到了使用圆筒的雕版,连续印刷报纸的方法。
这世上的聪明人果然多啊!
苏泽感慨了一下。
张毕老老实实的说道:
“苏翰林,罗主编,其实这印刷机还是半成品,就是我手里的钱用完了。”
苏泽对着张毕说道:
“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张毕说道:
“首先是圆筒形的雕版要比普通雕版难刻,我尝试教了很多人,但是没几个人能学会。”
“然后就是上墨,我想了很多办法,墨迹还是不清楚,也容易出现晕染的情况。”
苏泽看向张毕,他和普通的工匠不同,多了几分书卷气,而且面对自己和罗万化也是落落大方,没有那些匠人的局促感。
苏泽好奇的问道:“你识字吗?学匠几年了?”
张毕说道:
“回苏翰林,草民读过蒙学,学匠不到一年。”
“?”
张毕说道:
“草民年幼的时候读过书,原本父母遗命是读书科举,可是考了几次县试都没过。”
竟然是个读书过的匠人,苏泽疑惑的问道:
“那为什么要做工匠?”
张毕说道:
“草民是听了苏翰林的四民道德说,这才下定决心做匠人的。”
“草民读书没天分,从小就喜欢这些工匠事物,但是原本也是迈不出这一步的。”
“但是听了苏翰林的道德之说,匠有匠德,做好匠人也是上利朝廷的事情。”
“朝廷也解除了匠籍限制,于是决心拜师做了匠人。”
原来如此!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在灵济宫大会播撒的种子,现在就有了成果。
张毕可以算是新工匠了。
也难怪他能发明出滚筒印刷机。
苏泽决定帮他一下,于是说道:“字迹不清楚,是不是墨的问题?”
“墨?”
苏泽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