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考试,谁愿意复习啊。
但是苏泽却知道,东北亚和整个世界的局势,会在几十年内发生剧烈的动荡。
军事改革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初见成效的,很多改革都是要以十年计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果。
而且在这个和平的窗口期,先把武监制度给建立起来,等到真正需要打仗的时候,怕是更没钱进行军事改革。
苏泽当然可以等到威望点凑足了之后再执行,但是一想到要等凑足这些威望点需要两个月时间,苏泽还是放弃了这份奏疏。
他拿出了另外一份奏疏。
这就是苏泽的第二份奏疏了。
这份奏疏相比第一份奏疏,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将前一份奏疏中,由内帑和兵部出钱,改为向勋臣募资的办法。
“臣夙夜焦思,欲为国家分忧。窃见勋臣世受国恩,代守疆土,簪缨之族,弓马传家。今值朝廷育才盛举,正其报效之秋也。故斗胆陈请,仿民间兴学义捐之例,许臣向在京勋贵募赀,以济工用:”
当然,向勋臣募资,也不仅仅限于钱财。
苏泽写道:
“凡勋臣府第,愿输助武监营建者,无论家藏兵书战策、可用之战马、精良器械或银钱资材,皆可充为官产,估值折算。”
让勋臣出钱,自然要有好处,苏泽叹息一声,奏疏上写道:
“依所输物值多寡,颁予武监入学签筹。”
“持签筹者,为子弟谋取武监之资格,勋臣若无子弟可用,亦可用于保荐入监。”
苏泽本来也不想要开这个口子的。
这等于给了勋臣入学名额,这是有悖于苏泽军官团体平民化的初衷的。
但是现在苏泽也没有别的选择,大明政治舞台上的势力,能够出这笔银子的,有资格出这笔银子的,也就只有勋贵了。
至于现在给勋贵的入学名额,日后通过学校扩招慢慢冲淡影响就是了。
苏泽将这份奏疏塞入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详议武监疏(改)当日送到内阁,你主张由内帑和工部共担武监建设费用,主持户部的张居正反对,高拱和赵贞吉赞同。
兵部所上的兵部详议武监奏议,已经表态兵部今年没有预算筹办武监,户部也表示挤不出银元。
隆庆皇帝读了你的奏疏,立刻同意了你的办法,下令勋贵之家可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