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已经在上海县设立了印刷馆,覆盖南直隶地区的报纸发行。”
“剩余地区的报纸就先用通政司经历所为节点,少量发行,先将这些地区覆盖到了,再慢慢向内陆延伸。”
沈一贯听完也觉得这个方案稳扎稳打,是苏泽的作风。
南北直隶是大明读书人密度最高的地区,就连普通百姓也有不少识字的,所以是各大报纸争夺的主要市场。
很多读书人也返乡办报,但是效果都不好,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读报群体,支撑不起办报的花费。
四大报中,除了商报的编辑部在直沽,其他报纸的总部都在京师。
听说南直隶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报纸,所以苏泽才决定尽快去上海开辟新的分社。
沈一贯又说道:
“朝廷还有两件大事,也都和子霖兄有关。”
“一件是张阁老进献隆庆会计录上册,盘存了整个大明省州府县的财政,进献给陛下,陛下赏赐了户部,据说涵盖京师各大衙门开支的下册七月份就能编成。”
“到时候户部肯定要有大动作。”
沈一贯看向苏泽,请办会计录的是苏泽,这会计录编完没有后手沈一贯是绝对不信的。
但是苏泽口风很紧,没有半点多谈的意思,沈一贯只能继续说道:
“工部侍郎,淮抚王之桓请修泇运河,分离大运河与黄河水脉,整顿大运河山东段,这件事工部上下还有争议。”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这位王大人调任淮抚,也是子霖兄促成的,这泇运河之议,也是子霖兄撺掇的?”
苏泽连忙摇头否认,但是沈一贯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苏泽反问道:
“工部为何还有争议?”
沈一贯说道:
“工部侍郎潘季驯准备治黄。”
这下子罗万化也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国力,治黄和修造泇运河,两者只能选择一个。
两人都是工部侍郎,分别提出两个国家级的工程,再联想到工部尚书雷礼早有致仕的想法。
苏泽只能说,尚书之争,素来如此。
这已经不是两个项目之争了,而是主导工部未来的领导权力之争。
潘王二人谁的项目能胜出,就意味着谁可以成为下一任的工部尚书。
沈一贯看向苏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