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但这时候内阁和外廷就会激烈反对入阁人选。
像是现在这样,皇帝和内阁都愿意增补阁臣,如此和平的增补阁臣,在大明内阁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有了空位,才会考察入阁人选。
而这一次,苏泽搭着顺风车,按照高拱的要求上书请求增补阁臣。
现在苏泽又趁此机会,将原本就符合条件的工部尚书雷礼推了上去。
所以只需要“区区”1000点威望值,就能推动这份奏疏。
这也算是四两拨千斤了。
接下来就要看系统发威了。
——
就在杨思忠准备前往工部,找个讨论公务的由头去拜见雷礼。
突然一名年轻的通政司经历求见。
杨思忠皱起眉,这名年轻的经历他记得,就是和南洋通政署张宣在背后蛐蛐自己的那个年轻经历,好像名叫吴帆。
上次将张宣“发配”到了南洋,杨思忠懒得处理这个年轻官员,就让他接收张宣的工作,负责大明府等几个沿运河经历所的事务。
吴经历对着杨思忠说道:
“大银台,凤阳急报,今年春雨太多,洪泽湖水涨,祖陵的防水堤出现溃坝,祖陵进水了。”
好家伙!
杨思忠立刻站起来,他来回踱步问道:
“是淮抚奏报?守陵太监呢?守卫卫所的军报呢?凤阳府县奏报送来了吗?”
这时候也就体现出通政邮递司统一权力的好处了。
祖陵被淹的消息,涉及到多个部门,通政邮递司只要将多个信息来源交叉验证,就可以确定消息的真假。
这要比以往反复确认效率高多了。
皇陵的地界归淮抚王之桓管,皇陵还有守陵太监和守陵卫所,再加上府县也要上报。
吴经历立刻说道:
“守陵太监也有奏报,但是要比淮抚的消息早几天,说是祖陵碑亭进水,请求朝廷加固石工堤。”
现在杨思忠已经确定,凤阳皇陵是真的进水了。
大明皇陵的问题,从洪武朝就开始了。
洪武七年,皇陵进水,神道的石像都被淹了。
太祖震怒,下令加固石工堤十里。
永乐三年又淹了,这次是碑亭进水,又征发民夫疏通壕沟排水。
此后历代皇帝都会经历过几次祖陵进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