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
隆庆皇帝又不甘心简单处理倭国的事务,留中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看完结果,苏泽微微叹气。
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这大明朝怕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皇帝也明白强硬派的上书不可行,但可能又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于软弱。
明明是最好的机会,却因为群臣、皇帝的各怀心思,最后错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改革如此难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团的反对,好歹知道这个利益集团在哪里,只要针对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在朝的执政者对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互相交织,各方势力互相拖后腿。
更怕的就是这种,完全是因为官僚机构的惯性,大家只是为了不犯错少犯错,就反对真正有价值的提议,最后错失了良机。
这种事情不仅仅防不胜防,还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为了推动改革还需要协商做一些妥协。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苏泽果断选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62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也在好奇,系统会怎么安排,让朝廷通过自己的奏疏。
——
“爹,是大哥的来信!”
张嗣修是张居正的次子,自从长子张敬修离开京师,前往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后,张嗣修就代替兄长的职责,侍奉张居正。
张嗣修今年十五岁,也是出了名的神童。
比起兄长,张嗣修的性格更加活泼一些,也开始协助张居正处理一些私人事务。
张居正听说是长子的信,面无表情的说道:
“放下吧。”
等到张嗣修放下信离开书房,张居正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张敬修的来信。
开头是向父母问安,这是儿子给父母家信的格式,张居正跳过这些内容,看起信件的正文。
张敬修也不是第一次写信了,他前往登莱后,每个月固定往家里写两封家书,由张府的家丁快马送回来。
张敬修在信中讲了自己在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