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但是航线都是是海商家族的不传之秘,是立足之本,又怎么会有人献出?
而且商人进献的海图,又怎么能保证安全?万一有人在海上设伏怎么办?——
东宫。
小胖钧焦急的说道:“苏师傅,群臣议论不休,父皇也下不定决心,这舰队还能去马六甲吗?”
这段时间,小胖钧十分关注马六甲局势,即使因为消息传递的关系,他得到的消息都是滞后一个月的消息,他依然乐此不疲的推演马六甲的局势。
那个名叫陈矩的小太监,也整日跟着小胖钧一起进行兵棋推演。
苏泽看过几次他们的推演,陈矩自从去了武监之后,军事理论水平是突飞猛进。
但是小胖钧也学了一段时间的兵法,并且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野路子。
双方几次推演的结果,都是僵持不下的局面。
其实这个局面,倒是也符合苏泽的预期。
奥斯曼的舰队技术落后,又是远洋而来,在马六甲附近也缺乏支持。
但是奥斯曼舰队数量多。
佛郎机人在马六甲经营很久了,建造了要塞和炮台。
在港外和奥斯曼人战斗打不过,但是依靠港口防御是没问题的。
奥斯曼人采取的就是保卫港口的战术。
这种局势,就注定了双方不可能短期分出胜负。
历史上这种围港战,打上半年乃至于几年的都有。
“殿下稍安勿躁,陛下应该很快就能圣裁了。”
苏泽也不是安慰朱翊钧,而是在回到自己的公房后,他掏出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这一次,苏泽没有在上疏后立刻模拟。
一方面是,皇帝和群臣对于南洋问题缺乏了解,让他们在不了解的事情下决断,肯定需要天量的威望点。
所以苏泽先上疏,挑起这个话题,这时候皇帝自然会调取南洋通政署的报告。
这也算是苏泽还杨思忠人情了。
果然,张宣的这几份报告,获得了皇帝和群臣的一致好评。
皇帝评价张宣“忠勤王事”,高拱更是盛赞张宣的报告是“实学用政”。
只是苏泽记得在模拟的时候,手提式大明朝廷说:
南洋通政署首任署长,通政司经历张宣驻扎南洋,大扬大明国威,南洋诸国国主挽留张宣数十次,留驻南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