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是委屈了沈一贯。
可沈一贯这个刚刚步入官场三年不到的新人,已经升到正五品的礼部郎中,这还算是朝廷亏待了他?
其实苏泽明白,沈一贯不能继续升迁,原因是在自己身上。
大明官场其实也有一个潜规则,这有点类似于后世倭国的年功序列。
同科进士中最优秀的人,会是本届科举中升迁最快的那一个。
而这个同科中最优秀的,不能比上一届科举最优秀的升迁快。
当然,这条规则也只限于刚刚进入官场的几年。
原因也很简单,功劳最大的苏泽还没升迁,你功劳没他大,怎么能比他升迁快呢?
而上一届科举,也就是申时行那届科举,如今在京官员中,职位最高的就是王锡爵,他也是六部的郎中,正五品,和苏泽沈一贯同级。
所以现在摆在沈一贯面前的情况就是,苏泽不升官,他就没办法升官,王锡爵不升官,苏泽也就没办法升官。
当然,这自然可以抨击是大明官场晋升的陈规陋习,但是苏泽也承认这种方法好歹有一个基本的秩序,而不是一刀切的提倡提拔年轻人,导致国家政治生态的破坏。
没办法,所谓“唯才是举”,大部分时候都是有后台官员违规提拔的借口,反而会挫伤兢兢业业干活官员的积极性。
职场前期,按照资历设置一个天花板,就算是出了苏泽这样的妖孽,大部分官员还能按照资历获得晋升的机会,这也不失为一种良性的选人制度。
反正沈一贯马上就要回京了,关于他的嘉奖皇帝和内阁估计早就已经商议好了,就算是官品不能提高,也能往更核心的部门挪一挪。
还是那句话,古往今来官场中重要的不是品级,而是所在的位置关键不关键。
“肩吾兄过几天就要返京了,朝廷的奖赏也会定下来,一甫兄先别忙着义愤。”
苏泽又岔开话题问道:
“对了,翰林院的馆选结果出来了吗?”
从这个月开始,张位和王家屏就没有再来报官。
普通的庶吉士,还是只是翰林院的临时工。
科举后的第三年,会进行翰林院馆选考试,考试合格的庶吉士就能成为翰林官,而馆选考试不合格的就要离开翰林院,重新等待吏部授官。
苏泽这一科中,除了前三甲直接授予翰林官外,苏泽和沈一贯也是因功免除馆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