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儋从内阁离开,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轿,而是慢慢走回礼部。
作为一名清流官员,殷士儋并不擅长权术。
或者说并不是殷士儋不擅长权术,而是他本身也不屑于使用权术压人。
但是殷士儋的声望却很高。
原因也很简单,殷士儋是儒学宗师,曾经参与过大明会典和诸多大明重要文件的修订,在礼部这样的“学术机构”自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等回到礼部的时候,殷士儋已经有了定计。
他首先在礼部大堂召集所有的堂上官。
礼部堂上官,就是主事以上的礼部官员。
礼部四司,仪制清吏司,负责皇家祭祀事务和学政,还拥有礼法事务的释经权,同时掌握宗藩事务,是礼部最重要的一个司。
祠祭清吏司,负责山川祭祀和宗教事务。
主客清吏司,主司沈一贯,负责朝贡事务和外交仪礼。
最后是精膳清吏司,负责宫廷宴会、祭祀供品及使团接待膳食,也就是所谓礼部司,是礼部最没有存在感的司。
殷士儋突然召集堂上官,在场的官员也都有了预感,知道这件事大概和礼部近日来的上书有关。
特别是今日内阁召唤殷士儋过去,礼部内也有了议论,大概是内阁要通过殷士儋来压迫礼部了。
这也是内阁常用的手段,利用六部尚书侍郎来压制部内的反对声。
所以在殷士儋还没到的时间,众人已经完成了串联,如果殷士儋向着内阁说话,那也要坚决坚持礼部的声音。
这时候,一名花白胡子的员外郎先发制人道:
“少宗伯!苏子霖此疏,割我礼部臂膀,断我朝堂祖制!”
“朝贡外交,乃‘五礼’之中‘宾礼’所系,关乎国体尊严,岂可轻离礼部,交予鸿胪寺那等迎来送往之司?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我等已联署具奏,恳请堂官领衔,再叩左顺门,必使此疏作罢!”
众堂官纷纷喝彩。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部堂,领我们冲一次左顺门吧!”
这时候又有一名主司站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道:
“王鸿胪功勋卓著,确当厚赏,然岂能以篡改衙署职掌为代价?若开此先河,各部各寺皆效仿索权,岂非朝纲大乱?”
众口铄金,群情激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殷士儋脸上,等待这位实际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