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信是后学拜见的常用格式,前半段算是小小的拍了苏泽的马屁,表达了他这个后辈的崇敬之情。
后半段则是婉拒苏泽,不愿意在贡试之前结交苏泽这样的大人物。
而汤显祖给的理由也很自信他写道:
“若此时拜谒苏公,恐损苏公清誉于外,更恐世人疑吾后年名扬考场之业,皆凭攀附之功耳。”
苏泽只能说汤显祖不愧是后世闻名的戏曲大家,光是这份自信就和别人不一样。
既然如此,苏泽也放弃了结交他的想法。
——
次日,吏部。
苏泽来到了吏部文选清吏司。
和上次一样,作为大明最核心的衙门,整个文选清吏司有着不同于其他衙门的庄严氛围。
这里可以决定无数官员的命运,多少人在文选清吏司前守着,等待候选结果。
文选清吏司前有一个铜壶滴漏,作为整个京师最重要的选人机构,文选司寅时六刻(早上五点三十),书吏就要上衙办公了。
文选司的职能有五。
分别是“开列题缺”,四品以下官缺提名(除科道官)。
“考功核资”,审三年考满“八法”评语,决定官员的考评。
“班次排序”,定候补官“资深顺序”,也就是候选官员的资格先后。
“领凭赴任”,签发赴任文凭以及勘合路引。
最后是“丁忧起复”,核丧假守制年限,丁忧完毕的官员也要来文选司候选新职。
文选司的职责,就在“缺”和“选”上。
所谓“缺”,就是统计出缺的岗位。
每个月的五号,吏部会统计全国出缺的职位,列出一份阙册,张贴在文选司外的白墙上。
等待缺选的候补官员,就会向文选司递上自己的档案。
文选司则会审查资历,提名候选名单,然后由选郎张四维在吏部进行部议。
吏部尚书高拱点头后,由吏部上题本送到内阁,票拟后送入宫中,在每个月二十五日前完成批红。
这份皇帝批红的最后名单,也叫做“堂单”,会在月底前张贴出来。
选上的官员就会向吏部领取相关的凭证勘合,前往就职的地方。
从这里可以看出吏部文选司工作的重要性了。
无论是“缺”还是“选”,吏部文选司都掌握了大明帝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