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化疑惑道:
“制度问题?正如工部说的那样,工部官员在租房之前,也不知道这些官员的产业贫富,子霖兄要怎么解决?”
苏泽说道:
“这个简单,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每年都需要向科道报送自己在京师房产名册,那朝廷就能知道官员在京师有没有产业了。”
罗万化一惊道:
“子霖兄,这怎么可!”
苏泽反问道:
“为何不可?”
罗万化想了一会儿说道:
“官员在京师置产,本来就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就算是向科道报备,也有可能少报瞒报?这不是一回事吗?”
苏泽摇头说道:
“这怎么能是一回事?向工部隐瞒房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向科道隐瞒名下房产,这可就是大事了。”
“对于隐瞒房产的官员,科道官员完全可以进行调查弹劾,必然能抓住一大批蛀虫来。”
罗万化又说道:
“可京师官员肯定要反对的。”
罗万化如今也不是刚入官场,他自然知道苏泽此举的厉害。
但是越是厉害的招数,越是容易遭到官员的反对。
苏泽心中也明白,这一招的杀伤力巨大。
原时空这套个人重大事项报送制度,虽然力度上不如财产公示,但是也通过这套体系抓到了不少大贪巨蠹。
这套制度的精妙,就在于让贪官头顶上悬着一把利刃。
如实报送,就要解释财产增长,如果隐瞒不报,那光是一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行,就可以将他们送进监狱了。
大明虽然没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对于科道官员来说,突然多了一大笔财产,六科都察院就可以发起弹劾了。
苏泽有了思路,迅速写下了奏疏。
罗万化站在苏泽身后,看着苏泽起草奏疏。
奏为请定京官房产报备之法以肃吏治事
“制度者,治事之纲纪也。”
“近察京师新式土楼配给一事,本为恤贫而设,然有工部官员已置私产,仍强占官舍。”
“究其根本,非工部之失察,实制度未立故也。”
“臣请立新制,定报备之规。凡京师七品以上官员,岁首须造册具结,详陈本人在京房产之数、坐落、契证,径报六科都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