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意味,显然对目前的状况感到十分担忧。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即使朱樉现在改变主意,立刻派出一匹快马将奏疏火速送往京城,然后等待兵部和户部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来调拨粮草,再加上这几千里的遥远路程,以及朝廷派人押运粮草所需的时间。
等粮草真正到达军中时,已经太晚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已经凉透了。
罗贯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非常直白,贵州这个地方的土地十分贫瘠,根本无法养活那多达二十多万的官军以及将近六十万负责后勤供应的民夫。
要想解决目前这迫在眉睫的困境,只有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这两个巨大的粮仓中调集粮草过来。
对于罗贯中话中的含义,朱樉自然是心知肚明。
然而,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忧虑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无法平静。
他最为担忧的问题并非是大军的粮草供应,而是朱文正和他那位便宜小舅子邓镇押送的“那批货”。
这“那批货”对于朱樉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利益,更关乎他未来整个计划的成败与否。
如果“那批货”不能按时并且平安无事地抵达贵州,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所有的计划都可能会因此而夭折。
朱樉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他这个人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他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的。
尽管心中焦虑万分,但朱樉还是强作镇定,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按兵不动。
他相信朱文正和邓镇的能力,也相信他们会想尽办法确保“那批货”的安全。
但同时,他也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进行,不要出现任何意外。
于是朱樉不慌不忙地说道:“老罗啊,我知道你此刻心急如焚,但你先稍安勿躁。关于粮草的事情,我自然会有妥善的解决之法。”
然而,当罗贯中听到秦王再次以这种敷衍的理由来回应他时,心中的愤怒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罗贯中怒不可遏地质问道:“老臣至今都记忆犹新,就在上个月,大王您亲口对老臣说过‘山人自有妙计’!”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略微颤抖,“可如今,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老臣斗胆请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