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车间的建造就已经审批下来了,但需要的刚才得等上一阵子才能从外地运输过来。
生产边三轮摩托车,倒是已经开始筹备了。
现在轮毂是厂里自己弄了一个车间在生产,毕竟汽车厂不可能单纯的只是一家组装厂。底盘,车门,车壳等一些东西都是厂里自己生产。
既然要生产边三轮,汽车厂也先给要生产的边三轮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昌江750摩托车。因为昌城汽车厂生产了摩托车,历史上长江750摩托车应该不会出现了。这昌江750倒是名字同音。
不过在筹备生产昌江750摩托车的时候,江成发现一个问题,应该说之前可能发现了,没去在意。
厂里之前组装出来的几辆边三轮,边斗和一些壳子本来就是换修后剩下来的,江成也是顺便用了。
但江成发现边斗的板材很厚实,导致组装后的边三轮也比较重。
还有就是生产昌江轻卡汽车的车身板材也比较厚,不过江成没有太在意,毕竟卡车嘛,车头的板材厚就厚一些。
试制内燃叉车就更不用说了,本来车子自身就有重量的要求,重量不达标的话还要去加重。
但摩托车呀,要的是轻巧和灵便。从苏联采购的钢材是按照吨计算的,江成觉得摩托车的边斗和车身的一些钢材完全可以弄薄。
同样的钢材生产更多的车辆不好嘛,如果不是为了节省钢材,江成也不会在轻卡上学解放卡车那样,后车厢用木头来加工。
可当江成提出采购薄板来加工昌江750的时候,才发现国内竟然没有薄板钢材,甚至苏联也没有。
这让江成震惊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没去要,没有想到是没有。而让江成一直认为有薄板的原因是原主在美利坚就接触过,美利坚的一个小工厂,类似于小作坊型的工厂就能加工汽车和一些车辆上的薄板了。
这苏联偏科也偏的太严重了吧,光搞重工,有些行业竟然比老美弱后那么多。
当江成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感觉自己要是能弄出薄板,以后国内造车不知道要节省多少钢材。
并且苏联自己都没有,不知道能不能反出口。
最少能拿薄板跟苏联抵账,减少以后的外债还款压力。
八月十三,汽车厂书记办公室。
江成今天的精神状态有点不好,主要昨天是七夕节,牛郎织女一年见一面的日子。
在这个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斤面 作品《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第一百二是七章 薄板@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