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楼教授,是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大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楼教授你好,我是陈贵良。”陈贵良说。
楼教授笑道:“你这次考得还行。就算不特殊照顾你,你的中国哲学史也不会挂科。”
啥呀!
我在诸位教授的心目中,难道就是这种鬼印象吗?
通电话的第一句就是说挂不挂科。
“那得多亏楼教授有水平,听您一节课抵十节课,所以我期末才考得好。”
陈贵良先拍了一句马屁,随即转入正题:“我有个朋友信佛。她得了乳腺癌,不愿配合治疗。一会儿说佛家随缘、生死有命。一会又说,做了摘除手术很难看,样子就不美了。我该如何用佛家言论去劝她?”
楼教授顿时严肃起来:“佛家可不支持有病不治。你等着,我去查跟治病有关的佛家经典。保证有理有据,帮你劝那个朋友去治病。”
“多谢楼教授。”陈贵良感谢道。
两天之后,陈贵良收到楼教授发来的电子邮件。
这些资料非常详实,都能拿来写论文了!
陈贵良有陈小旭的手机号,他看完这些佛家资料,发短信过去说:“晓旭姐,你的海内网怎么半个多月不更新了?”
“最近很忙。”陈小旭没说自己得了癌症。
陈贵良懒得绕弯子,直接发短信道:“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告诫:疾病以医药为救。佛说生病了应该接受治疗。”
“谁告诉你我生病了????”陈小旭发来一串问号。
陈贵良继续发短信:“梵网经说:见病不救犯了菩萨戒。保持健康才能更好修行、利益众生。”
又发一条短信总结:“综合这两部经书,如果有病不去治疗,既违背佛陀的宗旨,又犯了菩萨的戒律。”
陈小旭没有再回复。
陈贵良还在发短信:“法句经有云:自爱身命,当求安全。轻视自身健康,会令关爱你的人痛苦,这并非智慧的选择。接受治疗是践行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优婆塞戒经说:若有病苦,当念疗治。积极治疗不违背因果,治疗是一种消业的过程。不治疗反而在积累业力。”
“佛说骂意经:有病当得医药为救,何须自苦乃得行道?”
“大庄严经论:菩萨求法,当于五明处求。佛家的五种学问叫做五明,其中一种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