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丞相后,后面出现了内阁这等制度,并且慢慢的凌驾于六部之上。
等于在很多程度上,取代了被自己废除掉的丞相。
可在朱元璋看来,哪怕是内阁权力最鼎盛的时候,和如今中书省存在的情况下丞相的权力相比,那都是远远比不上!
三省六部制,隋朝正式完善,唐朝继承并有多发展。
宋朝整体构架上依旧是三省六部制,不过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的改变。
但别管怎么改,最基本的框架在这这里,本质上还是三省六部制。
为什么会发展出三省?
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不让丞相权力过于集中,进行分权制衡。
结果这一套来到元朝后,直接将给整废掉了。
这些人学习华夏的制度,学了个一知半解。
竟然大聪明的废掉尚书省和门下省,只留下了一个中书省。
中书省统领六部就不说了,还在地方上划分了诸多行省,也就是行中书省。
出任行中书省长官,成为封疆大吏的,都是中书省出来的高官,比如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朝廷上,中书省直接汇集决策,审核,执行于一身,统御六部。
地方上,则直接统领各处行省。
而这巨大的权力,又通过中书省这个机构,尽数汇集到了丞相的身上。
在这等制度下,丞相的权力大的吓人!
李善长为什么能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是这套从元朝延续过来的制度,让丞相的权力太大,可谓是大权一把抓。
胡惟庸成为实权宰相后,为什么到后来敢造自己的反?
同样也是这套瞎逑整的制度,给了丞相太大的权力,让他觉得他行了。
正所谓身怀利刃,杀心自起,就是这么个道理。
若不不对这套不合理,有大毛病的制度继续改变。
就算是没有李善长,胡惟庸,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胡善长,李惟庸出来。
所以,哪怕重来一次,中书省这些朱元璋还是会动。
但很多的制度都有延后性,比如汉承秦制,唐朝承隋制,宋承唐制。
自己大明赶走了元鞑子,又因为手下的人,包括自己都是从元朝过来的,那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很多方面,自然而然都会承袭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