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于刘伯温也越发的警惕起来,充满敌意。
皇帝连自己这个丞相都瞒着,面对自己旁敲侧击的询问,都不肯把出主意的刘伯温给透露出来。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皇帝对刘伯温有多信任。
再想想刘伯温能和皇帝解开误会,全都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后,胡惟庸就更加的心塞了。
“上位,不知这考核由哪里负责?”
忍住心里的骂骂咧咧,胡惟庸问出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六部和御史台,把所属官员应该办的事,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之上。
由六部和御史台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听到这个回答后,胡惟庸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六部都归于中书省管,让六部负责绩效考核,就等于是让自己这个执掌中书省的丞相来负责。
这样的话,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会进一步的扩大,官员们更加敬重服从自己这个丞相。
毕竟考核的大权,在自己手中握着。
他们中又有几个人敢和自己唱反调?
至于不受自己控制的御史台
御史大夫陈宁,实际上可是听自己话的。
等于从六部到御史,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三本账簿,一本御史台、六部留底。
一本中书省拿着。
另外一本送到咱这里来。
六部和御史台,每完成一件就登记一件,完不成的也需要如实登记。
否则论罪处罚。
中书省可以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议处。
咱这里进行最终核实,对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朱元璋隐晦的看了一眼胡惟庸后,又出声做了补充。
谁掌握了考核权,就是掌握了对官员的们的生杀大权,天然就能让无数官员俯首。
那么权力自然而然也就来了。
这样一个大的权力,他怎么可能会留在中书省?
尤其是留在丞相手里。
中书省跟着打打下手,做些辅助工作还行,至于这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为合适。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他弄绩效考核,可不是为了给胡惟庸揽权的。
胡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