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变少,一方面让他们的积蓄更加值钱,一方面又压低了物价。”
“而我大明立国百余年,因为生活安定,人口越来越多。在分摊稀释之后,那些豪势之家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而普通百姓就算是没受到额外的影响,随着人口的繁衍,摊薄的资源也越来越少。时至今日,很多人家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裴元听朱厚照说到这里,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当初在淮安时的景象,心情微微沉重了些。
当时沭阳和宿迁的世家豪族,为了彻底压垮那一个个挣扎在崩溃边缘的家庭,宁愿拿出了大量的粮食,也要让霸州叛军往他们那里走一遭。
后续的事情,可想而知。
遭受了兵祸的百姓,最终只能被迫把土地卖给那些抵抗力更强的豪势之家,以便获取活命的粮食。
朱厚照叹了一声,“所以我说,大明朝已经病了。”
朱厚照的思路很是清晰,让裴元对他刮目相看。
慢慢的,裴元也开始扭转对朱厚照的看法了。
之前他对朱厚照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过往的一些成见。
然而等真见到了朱厚照,裴元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思维误区。
刘瑾新政的时候,曾经一口气拿出了八十五条变革的意见,作为他的政见。
为了防止被曲解,刘瑾还把可作为示范的例子单独成书,装订成册。
这明晃晃的八十五条政见,在刘瑾被骂出屎来的时候,都没人能在这上面做文章。
可以说,这是八十五条被所有文官审视过,并觉得骂无可骂的革新之举。
那么,作为这一系列政治动作的幕后推手。
这个年轻的朱厚照岂会是个憨憨?
而且朱厚照在政治革新失败后,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果断的转向掌控武力,这样的果决,连裴元也佩服不已。
裴元发自真心的说道,“陛下果然真知灼见。”
朱厚照看着地上的字,像是在询问裴元,又像是在轻声自语,“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呢?”
裴元知道朱厚照并没有真打算问自己的意思,不过是借着这个问题在整理思路,因此很识趣的没有吭声。
朱厚照看着地上那两个字,自顾自的说道,“想要为这个病了的大明续命,只有想尽办法阻止这两者越来越甚的变化。”
朱厚照指了指地上的“富”字,说道,“减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