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手下捉了一名臂上刺龙的男子作为大功,想要援引以前太监刘永诚的例子,为自己封侯。
可刘永诚是谁?
刘永诚那是和郑和郑公公一样的猛人。
汪直汪公公见了,都得恭敬的喊一声老前辈。
他历仕六帝,身经七朝,长期掌握兵权,却丝毫没有过错,晚年时还高风亮节,“以盈满为惧”,将六位天子给他的封赏全部上交。
人家刘永诚公公纵马北疆,征伐蒙古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不逊色天下豪杰,带着假胡须冲锋陷阵,为大明流血。
张永凭借着内斗的那点功勋,想要和刘永诚对比,简直笑掉了天下人的大牙。
这下杨一清别说指望张永了,他现在就一个念头,这几把事儿,千万莫挨老子啊。
杨廷和自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他对张永说,刘永诚并没有被封侯,张公公知道的那些,都是以讹传讹的臆想。甚至就连刘永诚的侄儿刘聚,也是因为他自己的战功才封为伯,和刘永诚没有关系。
嘻嘻。
张永听完,臊的面红耳赤,完全不敢再吭声了。
杨一清虽然攻高血厚,但是现在团还没开,最重要的队友就上去先送了一个,这顿时让杨一清入阁的前景,扑朔迷离起来。
司礼监的张永张公公也凭自己的实力,再次向朱厚照证明,除了刘瑾刘公公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剩下的七虎,一个中用的都没有。
现在朱厚照用“弘治旧人”替代“正德七虎”的念头越发坚定起来,就连张永都有点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意思了。
四月初一的这天,李士实告了假,来到智化寺中忐忑的和裴元喝了一天的酒。
裴元把自己的手尾处理的很干净,心态就相对平和一些。
再说,湖广前线的事情,也不是今天就能有结果的。
裴元选在四月初二,去与王琼就上书的事情,进行最后一次的版本协商。
王琼很清楚这份奏疏的威力,也很明白眼前的麻烦,可能会换来流传千古的名声。
所以王琼也很谨慎的向裴元这个首倡之人征求意见,问他要不要联名。
裴元没有那种流芳百世的情怀,对此一口拒绝。
流芳百世还没影儿,可这种背刺的事情如果做了,那他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信任他的陆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