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
裴元道,“不错,他不会做。那谁来做?”
裴元脸上带着一丝笑意,“是吏部啊,到时候被放在火上烤的可是杨一清,杨廷和岂不是正中下怀?”
“如果事情做成了,王公有首倡之功,杨廷和威震朝廷,杨一清则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若是事情没做成,无非就是王公和杨廷和,跟着其他人一起,指着杨一清的脊梁骨骂罢了。”
裴元自信的说道,“杨廷和绝对不会反对,杨一清身为吏部尚书,这是他职权内的事情,硬着头皮也得接下来,这件事不就成了吗?”
事实上,在杨廷和执政之后,确实就轰轰烈烈的改弦易辙,推行他的“廷和法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作为,就是清理各个衙门的冗官。
当时光是各部委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认为“各衙门冗员动以千计高者。”
总数加起来,更是庞大的十分骇人。
可这件事最后的处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场轰轰烈烈的杨廷和新政,总共清退掉了五人。
这并非是后人的演绎,因为这五人的处理结果,还有名有姓的。
“文华殿办事监生孙瑭、王钫、张龄发为民,序班王聪、姚珑调外任。”
也就是说,事情已经查清了,整个大明的官员都各安其职,风清气正,所谓的冗员只有这五个人。
他、他、他,还有他、他。
杨廷和没想到杨一清会直接摆烂,交给他这么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的夸张程度,已经到了让官场内外都觉得离大谱的份儿上了。
现在杨一清把球抛给了杨廷和,就看这个结果,杨廷和是认还是不认。
杨一清的态度十分刚烈,要么大家一起吃屎,要么就让杨廷和把球接过去自己玩。
到时候我和其他人一起来指着你的脊梁骨。
杨廷和也是狠人,吃屎就吃屎!
于是,他干脆利落的承认了这个结果,这件事也最终导致他和杨一清同时威望大跌。
然而杨廷和威望大跌,他还是首辅。
杨一清威望大跌,他可就进不了内阁了。
最终狠不过杨廷和的杨一清,就在入阁一事上直接出局了。
裴元借着为张松调任的机会,不介意把这件事情提前搞起来。
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