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一些犹豫着有些不信的,忽听说湖广前线抛售大豆的价格,竟然跌至往常的七成,顿时也没了别的心思,纷纷选择改种棉花。
就在“改豆为棉”的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裴元也绕行东昌府,到了阳谷县。
裴元这次选择绕道东昌府,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东昌府的民风如何,另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王敞的吹风造势,有没有起到效果。
裴元磨磨蹭蹭的多走了几日,又带了陈心坚和程知虎时常去附近县城体察民情。
那东昌府的民风,果然如同王敞介绍的那般彪悍。
只不过,或许是经历了数代混血以及迁徙人口的原因,东昌府的百姓倒是已经没有太多蒙古人的痕迹了。
在离开东昌府前,王敞的吹风活动,已经陆续起到了效果。
裴元遇到好几拨准备春种的人家,询问后,都是打算种棉花的。
裴元又想询问点关于德王在东昌府内圈地的事情,谁料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那些百姓都是一脸茫然,全然不知道那些土地背后的主家是哪个。
裴元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重新清丈土地,不然的话,这些混乱的土地产权,根本就说不清。
别说是那些藩王的土地了,就连几个外戚争起地来,皇帝也只能头大的胡乱分一分,根本没打算弄清归属。
再加上有些土地是贪图好处由藩王代持,有些土地直接就白嫖,冒认了藩王的名头。
寻常的小吏又不敢跑去王府细问,一来二去,就连冒认的人家,自己都信了。
裴元问的头大,一时也懒得理会了。
等过些年,手中小有根基,就刻意把桂萼召来,亮出那按亩收税的“一条鞭法”了。
阳谷县隶属于兖州府下的东平州。
明朝的行政架构比较复杂,听着也比较混乱。
惯常来说,是称作两京十三省。
两京指的是南、北直隶,十三省指的是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这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
南、北直隶的地位,可以类比现在的直辖市,这个很好懂。
府这一级行政单位,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
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这各行省,也就是各承宣布政使司名下,应该是府,府这一级行政单位之后就是县。
那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