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的。陆完一个兵部侍郎,晋位兵部尚书本就是最理所应当的事情。只要兵部尚书的位置出现空缺,别人根本拿不出理由非让陆完去别的岗位。”
李士实听完直接沉默了。
堂堂一个兵部尚书,朝廷的大七卿,你能说弄走就弄走,这叫做不想掺和朝廷的事情?
裴元这话倒不是装逼,而是确实存在不小的把握。
何鉴虽然借助“马中锡案”,让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恶化,成为了关键第三人。
但是作为当局者的何鉴却肯定明白,这件事不止他一个藏在暗处的人,背后还有一支神秘势力伸手参与过。
一开始裴元找他挑明“马中锡案”的关键作用时,何鉴说不定还动过要不要把裴元的底细挖出来,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算计的心思。
但是等何鉴迟迟没有动手,那个最近风生水起的“贤宦”,山东镇守太监毕真突然就把“马中锡案”晒出来的时候。
何鉴就应该明白了,背后操盘此事的势力,恐怕比他想的还要强大。
若是再把此事一点点往前理,再寻找毕真突然露布上书的踪迹,不难发现更大的端倪。
可是对何鉴来说,在受到杨廷和与杨一清内外夹攻的时候,再和一个新露出水面的势力撕破脸,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最好的选择,就是借势而为,趁机对杨廷和与杨一清两方要价。
等到杨廷和与杨一清同他达成和解,就带着胜利成果,急流勇退。
只有他在完成自保之后,迅速的让自己失去了利用价值,才能让其他人手中的把柄变得廉价,并且放弃对他的掌控。
裴元相信何鉴是个聪明人,他也不介意何鉴咬走鱼饵就逃得远远地。
能通过一系列的做局,兵不血刃的让一个风头正劲的大七卿滚蛋,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
何鉴应该会很快体面退场,如果他不想体面,裴元也有办法帮他体面。
李士实就听裴元继续说道,“陆完没机会晋位左都御史,他就不用亲自对往日的同党出手。而没有这种大肆流血的决裂,那么不要说清流无法完全相信陆完,恐怕就连陆完心中,也会存在和刘瑾余党留一线的念头。”
“之前的反刘瑾阵营十分强大,有内阁首辅杨廷和、吏部尚书杨一清和兵部尚书何鉴这些强人主导,还有一系列的官员拥簇在这些人身旁。”
“杨廷和有数目众多的门生同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