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的身份,根本不好私见这样的人物。
但是陆訚自从前线提督军务回来,因为军功品级未定,将来的岗位也在等待确认,一直很低调的待在自己家中,并未掺和内廷的事务。
再加上这次陆訚表现出的识大体,让杨一清很有好感,他犹豫了下,还是同意与陆訚相见。
等到送拜帖的下人回去,得到准信的陆訚,立刻按照某幕后黑手的指点,前去与杨一清会面。
杨一清对陆訚的观感虽然还不错,但是对陆訚的来访,还是带着文臣对宦官根深蒂固的警惕。
在寒暄完后,杨一清直截了当的向陆訚询问来意,“陆公公身为内廷重臣,这次来见本官,莫非有什么要事?”
陆訚则故作坦荡的说道,“之前陆某因为心中不平,露布上书,受到了些许非议,多亏了天官帮着说话。”
杨一清在弄明白陆訚的意图之前,不想多惹是非,正要推脱几句。
就听陆訚又道,“是以这次陆某上书之前,想听听杨天官的意见。”
杨一清闻言略有些吃惊,“陆公公又要上书?”
陆訚叹道,“是啊。虽然上次提议的人选,被天子否决了,但既然陆某开了这个头,自然得有始有终。”
杨一清听了心中暗道,莫非之前陆訚的傻白表现是虚晃一枪,真正和陆訚勾结的人就要浮出水面了?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的询问道,“那不知道陆公公中意何人?”
陆訚毫不犹豫的说道,“陆某没什么见识,自然相信朝中士大夫的判断。既然上次陆某提议的谢迁谢学士,受到了广泛认可,那么比照谢学士的标准来,想必是不错的。”
杨一清大感意外,“比照谢学士的标准?”
陆訚说道,“不错。”
这和杨一清预想的不太一样,他忍不住问道,“那陆公公属意何人?”
陆訚十分坦荡的说道,“前南京吏部尚书王华。”
随后说出了自己的依据,“谢迁谢学士乃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王华王尚书乃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都是文采过人的一时之选。”
“两人登科之后,都担任过翰林修撰。完全符合礼部尚书,必出自翰林的硬性要求。而且品阶上,也都是位极人臣,足以服众。”
“谢学士光明磊落,和逆贼刘瑾势不两立。王尚书也品行高洁,在刘逆的打压下,不肯屈从,最终辞官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