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这一党了。
大概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杨一清是平定刘瑾的首功之臣,单纯从政治道德来讲,他们就有不得不倾向杨一清的理由。
其次,杨一清乃是吏部尚书,想要回来任官,总要从他手里走一遭。
可是杨一清的两个政治盟友,大学士谢迁和大学士李东阳都先后致仕了,杨一清面对杨廷和庞大的党羽明显处于弱势。
所以金献民不是很情愿回朝,严嵩也犹豫着依旧在看风向。
按照原本的历史,蛰伏待机的严嵩,会在三年之后某个特殊事件发生后,果断抄底入场,然后抄底抄在半山腰。
至于这个特殊事件,且容后表。
再然后,严嵩就在南京打酱油,直到在南京为官十八年后,才依靠着跪舔夏言,重新获得回京的机会。
裴元倒是动过把严嵩拉过来的念头,但是他想着这个小机灵鬼的操作,觉得就这么让严嵩少了一段人生体验,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没有那戏剧性的转折,严阁老的心路历程实在不够完整。
就图一乐。
众人随即开怀畅饮,欢声笑语起来。
裴元心情也很好。
他的政治打仔终于要登上大明朝堂的舞台了。
这些人虽然不多,但却是他介入朝堂的有力支点。
只要把这些人培养成熟,那他裴千户不但可以上桌吃饭,还能自己点菜了。
而想要让他们尽快派上用场,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左都御史李士实。
裴元虽然事先说的清清楚楚,但是众人酒兴起来,也顾不得许多了。
在一轮轮的敬酒下,裴元只打了一圈,就进入了香甜的睡眠。
直到第二天裴元在智化寺醒来后,他才想起去找李士实尽快谈定条件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因,这次虽然喝了不少,但是这次醒来后,身体明显就很精神。
裴元叫来陈心坚。
还不等他开口,陈心坚就说道,“昨天卑职就让人为千户与大都宪约好了时间。大都宪说,他正好休沐,今天哪里也不去,只在家等千户过去。”
裴元满意,“做的不错。”
随后,陈心坚又给裴元递过来一张折好的纸。
裴元随口问道,“这是什么?”
陈心坚道,“乃是昨天诸位上榜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