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清楚,一个国家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掌控在商人们的手中吗?”
“您所提出来的建议,看似对百姓有利,实则是在成全整个大明境内的商人们,因为他们所缴纳的税收,与他们的收入相比,其实就是九牛一毛,这也是孙儿之前为何要让商人成为皇商的主要原因。”
朱标算是明白了,这小子今日就是在倒反天罡,说父皇的不是!
急忙岔开话题道:“雄英,不如你与皇爷爷说说,此次外出都看到了什么?百姓为何不如意,为何没有选择?”
朱雄英迟疑了片刻,又似乎在沉吟。
半晌后,这才开口讲述道:“那孙儿就说说,明明朝廷鼓励百姓开荒,但到了最后,百姓手中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反而成为那些地主、权贵、富豪家中的佃农!”
此言一出,朱元璋眼底的杀机一闪而逝,打断道:“大孙,你的意思是,有人强抢百姓手中的田地?”
朱雄英摇头道:“皇爷爷,听孙儿慢慢道来,俗话说,人丁兴旺,家才能旺,所以百姓们很注重这一点,认为家中人口多,才能干更多的活,反而忽略掉,多了一个人,也多出一张嘴吃饭。”
“无论百姓多么勤劳,多么努力去开垦,去掉应该缴纳的税收外,很难填饱自己的肚子。”
“这时候怎么办,家中还有不少人等着吃饭,所以,只能将手中上好的良田卖给权贵富豪,以此来度过难关。”
“久而久之,百姓开垦出来的良田不占少数,但却不属于他们自己,更有甚者,为了活下去,将自己也卖到权贵富豪家作佃农,帮助他们来管理自己亲手开垦出来的良田。”
随即压低声音道:“可是那些权贵富商呢?仅仅按照家中人口,象征性的缴纳丁点的税收,便将大块、大块、的上等良田据为己有,即便什么都不做,他们手中的良田都能够养活他们几代人。”
“这种情况下,孙儿才说,百姓们的生活不如意,也没有选择!”
全场寂静无声,谁都没有想到,百姓们的生活竟然会是这般,这与朝臣汇报上来的情景截然不同。
这让朱元璋有些难以接受,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本意是想让天下间的百姓们,日子过的更好,哪里会想到,真相会这般残酷?
猛然抬头盯着朱雄英道:“大孙,既然你发现税收制度有问题,是否也想到解决的办法?”
闻言,朱棣更是不可置信的看向自己的侄儿,他能够提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四桥 作品《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第八十七章 不如意,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