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早已经将世人培养出来一种惯性思维。
在儒家学子们的眼中,天下间的事情,只有他们儒家才是正确的。
哪怕是皇孙殿下开办格物苑,但其背后依旧有着儒家的影子。
从未有人觉得格物苑日后会取缔儒学。
包括那些在格物苑内任教的先生,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出自儒家。
哪怕是他们现在前往格物苑教习格物致知,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放弃了儒学。
像林鸣这种狂悖之人,恐怕数千年之中,也就这么独一份。
即便是有些人对儒家的做法有所不满,却也没有胆子像林鸣这样表达出来。
朱高炽能够代替燕王朱棣掌管整个燕王府的人,绝不是一个草包废物,
这就注定朱高炽考虑问题绝对不会站在单一的角度上,片面的去考虑问题。
而是会顾全大局,考虑整个王朝。
世人眼中的老好人,朱高炽现在很愤怒,很生气。
不客气的说朱高炽现在就算是一个统治者,站在这个高度上,他能够看清楚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想要治理好一个王朝,凭借的根本就不是贤官能吏,也不是武将治臣。
因为在真正统治者的眼中,这些人皆为自己手中的工具。
即便是贪官污吏,只要用的得当,也能够做到这些。
真正的统治者需要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稳”。
说白了,这个天下就如同一个大家族。
皇帝富有四海,享有四方。
而诸王皆是跟着吃肉,勋贵们跟着喝汤。
王朝这是一张大桌面,上面摆放着各种珍馐美味。
百姓们则是用来铺垫桌角的垫脚石,桌子不稳,大家又如何能够安心吃饭?
想要维持桌子的稳定性,除了要拥有强大的武力外,还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
而在这最需要的时候,儒家挺身而出。
说起来好像是儒家很是优秀,如何高明。
实则不然,只因为儒家能够十分有效的渗入各个阶层,从中起到牵线的作用,固定的作用,共同维持王朝的稳固。
当然,也不是说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行。
而是经过着上千年的时间推移,儒家早已经和封建王朝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四桥 作品《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第四百三十七章 前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