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明公首倡义兵之时,奉天子以从众望,此乃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操颔首,他本人确实是更倾向于迎天子的。
奈何曹营里反对派太多,所以先让荀彧这个文官渠首开口说话。
随后又问程昱道:
“仲德,汝观此事如何?”
曹操很鸡贼的挑了两个保皇派问话,他知道只要这两人站了出来,自己再投出压倒性的一票。
众人便不敢再提反对意见了。
果然,程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荀司马之言正合时宜,奉迎天子一事,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况天子乘舆尚在河东,能迎天子者,非我兖州一家。”
“河北袁绍若自河内向西,远比我河东要快得多。”
“今若使袁绍迎奉天子,则河北之势不可当,袁氏不可图也。”
曹操手一抖,不慎扯断了颔下两根胡子,但他却顾不得喊疼,反而说道:
“文若、仲德之言,甚合吾心!”
“适才有天使赍诏宣召,操不可不接诏书。”
“传我令!命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三千,先出发前往雒阳,修葺城郭。”
“我自率大军殿后,克日便到!”
曹操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地选择了接下天子诏,去往雒阳保驾勤王。
曹操之所以敢忽视迎奉天子的弊端,是因为他有宗室将领掌权,可以制衡荀彧为首的保皇派。
同时,比起袁绍,曹操太需要天子了。
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根本不缺人来投。
尤其拥有了河北之后,已经是一等一的诸侯了,多个天子出来,他反倒觉得于自己会掣肘。
曹操不同,别看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何等的权势滔天。但曹操走到哪里,都会被打上阉宦之后的标签。
所以曹操只能选择迎奉天子,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以汉室忠臣的身份自居。
然后利用汉室四百年的招牌,为自己吸纳天下英才。
用曹操的自己话说,便是:
——“方今收英雄时也。”
就在袁曹两家都在为天子即将幸驾雒阳一事,忙得不可开交之时。
徐州这边也收到了消息。
“什么!天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126章 大耳哥冷静!这会打破军师的苦心孤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