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刘协又封赏随同护驾来的张杨。
张杨进位卫将军,录尚书事,参知朝政。
刘协此举似乎是想将张杨留在朝中。
毕竟河内本身不算太平,张杨自己也想谋求一个出路。
刘协给了张杨一个高位,自然是有拉拢的意思。
同时,朝中除了原有的文武百官外,刘宠、骆俊等陈国本土官员两相势力还是不够平衡。
刘协是希望再拉一个手握兵权的诸侯进来,也免得董承、刘宠这些手握重兵,又位高权重的人一家独大。
刘宠是不是心向汉室,忠于天子,目前接触的时间太短,刘协不好确认。
但他清楚董承虽为国舅,但却有权臣之心,刘协不得不趁着这个机会,用刘宠来制衡一下他。
却又不敢让陈国本土派系官员过于强势,万一又把自己架空,则无能为也。
并且如果两家再起争执,刘协又没法从中制止。
所以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最好也是手握兵权的。
张杨欣然接受了刘协的封赏。
但一面却又感到不安。
强宾不压主,陈国乃是刘宠的地盘。
自己带着兵将,若是留在陈国,岂能为刘宠所容?
于是下来,找到董昭商议道:
“天子当与天下共之,今有公卿大臣辅佐,我当捍于外难,何事京都也?”
“不如收兵回野王去。”
张杨把自己想要调兵离开陈地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董昭。
董昭却出言劝阻道:
“今袁绍雄踞河北,龙骧虎步,坐看天下成败。”
“河内终究不是长留之地。”
“今既是天子有诏相请,何不就此留在京都,好过将来困于战祸。”
张杨无奈叹一口气:
“非是杨不谋前路,不事朝廷,奈何强宾不压主,我带兵在此。”
“恐不为刘宠所容。”
董昭却道:
“我观陈王乃心向汉室之人,今其已领大将军之位。”
“将军身为卫将军,亦受其节制。”
“只要不与其作对,既是天子明诏,陈王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相容呢?”
“况天子留将军在朝廷,想来亦是需要有人节制董承、刘宠等人。”
“将军手上兵马不少,若是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132章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