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为了更好的维护豫章郡的稳定。
请求将豫章一分为二,北面为豫章郡,南面为庐陵郡。
并请求册封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光看这个册封表,其实不难发现汉末诸侯用人的习惯,都是一律用宗室武将。
曹操用他的曹氏、夏侯氏。
孙策用他的孙氏。
袁绍也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外甥各领北方一州。
不过孙策这个请封的表文,胃口未免就太大了。
若按历史线来看,孙策确实吞并了整个江东。
但现在的孙策,手中不过吴郡、会稽两地而已。
却把江东各郡给手下人封了个遍,等于是索要了整个江东的宣称。
那他之后攻打剩余郡县,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毫无疑问,此举几乎遭到了曹操、刘备的同时反对。
要是孙策真是只想要会稽、吴郡的话,那两人基本上就送他一个顺水人情了。
毕竟这两地本来就在他手里。
但孙策却还索要了豫章、丹阳的宣称,这是曹刘不能接受的。
站在刘备的利益角度讲,
靠着李翊纳袁氏女的建议,刘备也算是与四世三公有姻亲关系了。
此时的丹阳太守袁胤,就是袁氏女的从叔。
通过牵线搭桥,袁胤已经口头上归顺徐州,愿意成为徐州的附庸了。
之后河北大战之时,袁胤也可以输送骁勇善战的丹阳兵来前线助力,为徐州输血。
要是给吴景封丹阳太守,那不等于是直接把袁胤给卖了吗?
而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讲,
他在江南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庐江。
庐江虽然还没侵占完,但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把庐江全部吞下,就直接与豫章接壤了。
等于说,在不破坏曹刘同盟的前提条件下。
如果曹操想继续往江南扩张,就只能打豫章。
若是同意把豫章太守封给孙贲,甚至将之一分为二。
损害的无疑是曹营的利益。
“此举甚为不妥,孙策借父之名,并无大功于朝廷。”
“何等以封江东诸郡?”
“曹某不同意!”
曹操率先出来反驳,拒绝了孙策这封表文。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157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