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虽有小胜,终必为袁公所败。”
袁使有条不紊地为李通进行分析,他的发言从容不迫,自信发自于内心。
“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
“而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业。”
“常言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袁公雄才伟略,智不世出,天下何人可及?”
“若将军一意孤行,待袁公灭了曹操,扫平汝南。”
“君及妻父母妻儿,又当何以自处?”
“唯君详虑之!”
袁使认为李通投靠曹操的时间不长,没道理对曹操忠心耿耿。
不想李通却勃然大怒,按剑叱道:
“古人云,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主。”
“吾既投曹氏,焉能再投袁绍?”
“况袁氏兵马虽众,亦未必能破曹公。”
“纵兖州失守,还有颍川,颍川若失,还有汝南。”
“汝南再失,我们还能去投靠刘徐州。”
“只要一息尚存,李某绝不投降!”
言讫,李通一剑砍死袁使,将其头颅割下。
叔父大惊,忙道:
“贤侄糊涂啊!”
“目今袁氏势大,贤侄纵不投袁,又何必杀其来使?”
李通面色一沉,正色道:
“既已决心抗袁,就不该落人以柄。”
“吾杀袁使,好使曹公不疑。”
“亦教族内兄弟知晓,我家已与袁氏结怨。”
“日后当同心抗袁,勿生他念,否则不用曹公动手,吾必亲手杀之。”
叔父喏喏而退,不敢出言顶撞。
李通既杀来使,人报郎陵长赵俨求见。
李通即将之请入,并问目前豫州是个什么情况。
赵俨脸色不好,皱着眉头,叹道: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
“有心附朝廷者复收其绢帛,恐惹民怨。”
“况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情况比众人想象的还要严重。
豫州除了大部分郡县叛变,不给前线输送钱粮之外。
剩余极少数仍旧依附于朝廷的郡县,却人心惶惶。
当地的老百姓都觉得投袁是大势所趋,为什么他们的家乡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199章 若向三国觅君臣,李郎才气配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