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恐未必能短时间内,缓解两地仇恨。”
刘备出声打断道。
“吾自有计化解恩怨,还请主公勿疑。”
李翊信誓旦旦地向刘备保证。
“至于粮草问题。”
“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秋收将至,发兵河北,若能快速攻至邺地。”
“便能抢在袁尚之前,收割麦谷。”
“如此,既能打击袁氏,又能解决粮草困难。”
“岂非两全其美乎?”
刘备微一沉吟,李翊提到的两个解决办法,都是未知数。
第一个两地仇恨问题,只能选择相信李翊。
第二个粮草问题,抢割粮草。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13章 苏秦配六国相印,李翊将六诸侯之兵(附当前势力图)